content

新加坡组屋何以让国人黯然神伤?

 2012-05-30 14:5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新加坡的小郭夫妇完全没有做“房奴”的感觉:他们的这套房屋总价19万新元,按照新加坡政策可以用公积金或者现金来支付10%的首付款。所以,小郭夫妻俩自掏的首付还不到两万新元,这对于月薪共7000元新币的两人来的,只是三个月的薪水而已。在新加坡,绝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此类烦恼,他们大可以去寻觅感兴趣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喜欢的姑娘而不必担心对方嫌弃自己没房。

如果说近期热播的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老外欣然神往,新加坡组屋却让中国人黯然神伤。这个和香港差不多、居民大多为华人的城市国家,其地价堪比黄金。私人公寓每平方米高达12万新元,约合60万元人民币。按照如此天价,新加坡人似乎都应该沦为房奴,可实际上这个袖珍的城市国家,居民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安居。原因在于,新加坡的房市分为两块---商品房市场维持天价,面对公众安居则有政府提供的“组屋”来实现。

而这,也恰恰是中国民众黯然神伤之处。中国房市,虽然也有廉租、经适这类政府保障民生的安居政策。可保障房建设缺乏制度体系保障,匮乏财政资金来源,即使为中央纳入地方政绩考核,政府安居工程建设依然不能够让人满意。还有就是,即使保障房建了起来,在分配环节也不透明,关键是保障房不安居---无论地段还是工程质量,都难以让人安心。此类房子,予民众最大的感觉,更像是无奈而为的权力“施舍”。 

全国一片热闹的则是商品房。中国房价和收入比,在过去几年持续攀升,除了少数高收入群体和炒房者,大多数买房者都沦为“房奴”。中国实施的房市宏调举措,经过去年一年的持续加力,到现在才形成房市回落的趋势。即使如此,中国房价依然偏高,公众依然翘首期盼房价回跌倒和收入相称并契合心理预期。吊诡的是,在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下,房地产老板在豪赌宏调变“空调”;各地也蠢蠢欲动,千方百计地出台松动房市宏调的“新政“,各大银行也在悄然放松信贷政策。这起房市宏调欲紧还松的连串做法被美其名曰:释放刚需。

因此,在宏观经济的现实走势下,中国房市到底走向何方还有待观察。可以预料,中国各地房价和老百姓的收入与心理预期比,还是相当得高,中国居民的安居之梦,依然处于幻灭中...对比之下,新加坡政府给予民生的组屋待遇,对中国而而言,是可望不可即的。

而里一个数据更是让普通中国人慨然叹气---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新加坡政府共修建了96.8万余套“组屋”,目前约84%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组屋”中,其中绝大部分人是自有产权。而大部分中国人辛辛苦苦做10-30年的房奴,月供压力之下,获得的商品房自由产权也不过70年,还有很多是所谓的“小产权”。

联想到拆迁,中新两国的差距更是人间天上。住在新加坡“组屋”里的普通人,最喜欢政府“敲”房子,拆迁。一旦遇上拆迁,人们不仅享受到更好的安居待遇,还会领到一大批补偿。中国呢,拆迁里蕴含着多少悲剧甚至是血泪呀。

有人说,新加坡城市小,政府容易建“组屋”让市民安居。问题是,新加坡那么小,人口又如此密集,政府在城市用地和民生安居方面实现平衡,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也算拥有更多的建设用地。而且,各地卖地财政前些年都若井喷一般,若政府愿意,同样能用财政为百姓构建类似新加坡那样的“组屋”。中国的保障房建设三令五申,可做起来就变了味。

一句话,相对比商品房开发的高利润搞政绩,各城各地并非不能而是不为也。

来源:新浪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