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
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

去年初,《南方都市报》上登载傅国涌先生的专栏文章“民国故事”,介绍戴季陶年轻时的一段旧事。1912年,23岁的戴天仇(即戴季陶)在上海租界创办《民权报》,“日作千言,洋洋洒洒”。5月20日,发表了一篇只有24个字的评论《杀》。“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端得是天下奇文、杀气冲天。

当时,熊希龄是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的财政总长,唐绍仪是国务总理,袁世凯是临时大总统,而激起戴天仇杀气的缘由就是戴反对当局向四国集团借款。章炳麟(即章太炎)大概也赞成借款,被捎带上了。

两天后,上海租界便以“任意毁谤”的罪名拘捕了戴天仇,公共租界巡捕房以“鼓吹杀人罪”提起公诉。国内媒体一片哗然、纷纷抗议,被戴点名要杀的唐绍仪也以国务总理的名义致电上海,公开为戴天仇说话:“言论自由,为约法所保障。”

6月13日,租界会审公廨公开作出宣判:戴天仇涉嫌“鼓吹杀人”,最后以“罚洋三十元”结案。而戴天仇一出狱,即在编辑室墙上大书:“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

(看中国编辑注:该文是旧闻再次转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佚名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