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简说历史的“真实性”与“故事性”

中华五千神传文化大系列之点睛传统

 2012-01-21 12:3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最近在写作传统文化系列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和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历史的“真实性”与“故事性”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各方面原因,历史的真实被误读,很多后人把曲解或杜撰的东西当作了真实。

如果说文化是教育功用为主、娱乐功用为辅的话,那么这种扭曲历史的行为,似乎也不能一刀切为负面。但无论后人杜撰出的“故事”有多么正面的意义,但是随着时间的久远,就会让后来人对历史的真实更加的模糊。加之生动的故事较之晦涩的史书更容易让人们接受和流传,那么古往今来无数的历史就被这样有意无意的以讹传讹的流传开来,甚至比真实的历史更具有了真实性。

分析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 文化断层造成

比如,《史记》正文开篇上有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五帝本纪》)其中关于“少典”台湾版白话史记将其翻译为:“少典氏”,显而易见把其当作人的名字。而有的书上却说:“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引自《钱氏藏书:中国二十五史》)

也就是说,要想真正的了解当时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词的真正意思或所指,那就要全面了解当时的语言环境,不要“今为古用”那样想当然就会出现曲解。

再比如,《西游记》中有一个名词叫“一口钟”,现代的导演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就望文生义,真的在那里摆一口钟,其实这三个字是一种形容词,是指一种非常简洁的衣服,连体的从上到下,套在身上的那种,由于这种衣服看起来像钟一般,于是就有了这个叫法。

二, 有意和无意的曲解造成

一件事情发生或出现,一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别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甚至如果让不同人看,就有不同的理解。

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上高中晚自习的时候,学校组织读报,正好报纸上有一篇写大陆女子在美国做保姆,被男主人殴打,后来她通过法律手段讨回公道的事情。最后,大陆女子在法庭上将美国男人赔偿的钱(好象是两千美金)撕碎,以表明自己诉讼不是为了经济赔偿,而是为了人权尊严。当时我记得我说,这个女子诉讼成功了,而且这种性格真的是值得敬佩。而我身边的一位同学说:她诉讼失败了,因为她把钱撕碎了。试想,如果我俩都记述这个事件的话,那我们就得在这个事件中找对我们这个结果有利的过程来说。而不会只是完全的秉公而述。结果肯定会迥然不同。

这算有意的曲解。那么无意的曲解,就更是时常多见了。

常言道:二里之内没准信儿。“话儿”可没处听去。同样一件事情,一人说一个样。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

苏东坡在被贬黄州的时候,曾经在一天晚上临江高歌一首,这首词中因为有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怎料想,第二天这首词就传遍黄州城。而且说苏东坡吟罢此词,将衣帽挂在江边,乘船出海了!这下子可吓坏了知州徐君猷,他虽然是苏东坡好友,可是也是负责看管苏东坡的,如果苏东坡真的逃走了,他也难辞其咎,也是要负责任的!于是乎,匆忙带着手下过来查看,怎料此时的苏东坡正在大睡!

还有,比如三国时期的张飞,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屠夫。长得也不好看。在有的戏曲中,张飞一出场就唱:“大字黑麻麻,小子字我也不认得它。”说他鲁莽、不识字。其实历史中真实的张飞还是很有谋略的,武侯诸葛曾说:“张将军能用谋”。据南北朝陶弘景《刀剑录》载:“张飞拜新亭侯,亲书刀剑铭文:‘新亭侯,蜀大将也。’”明代卓尔昌编的《画髓元诠》中说张飞:“善画美人,善草书。”由此可见,张飞除了性格暴躁,有些鲁莽外,还有些谋略与其他方面的优点,只是由于长相和屠夫出身,让人们把其其他方面的优点忽略了。以致造成后世的误解。

三, 附会、杜撰

这个就算是有意有系统的篡改历史了。

比如,在坊间都知道苏东坡有一个才华出众的小妹,而且有关她也有很多趣事。可是翻遍苏东坡所有留下来的文字,都没有发现关于苏小妹的任何记载。

还比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真实的秋香比唐伯虎要大20岁。唐伯虎当时娶的是沈九娘,是苏州名妓。在当地有一个宦官人家小女名为:林奴儿,因家逢不幸,沦为官妓,取名秋香。因为沈九娘和秋香都有相似的身世,后人将其附会成一个人,从而人们就借着唐伯虎的名气,演绎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说到这里,我们就说说“演义”,很多演义,其实都是在原有的历史事实附会拓展而成。其中掺杂了太多的个人“一厢情愿”。就拿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来说,在文中,说诸葛亮用空城计,吓走司马懿。这完全是不符合事实。在《三国志》中根本没有诸葛亮用空城计的记载,反倒有,赵云使用空城计的记载:“……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开大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状,乃去。”(《三国志.赵云传》)

又如杨家将的故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明代人编的《杨家将演义》,人物有杨业和他的七个儿子,及儿媳妇们还有杨文广、佘太君等等人物。

可是查遍当时的史书,却和这些大有出入,简而言之只有杨门三父子(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抗辽的史实,而没有其他的人。而且杨业长子杨延昭。为何叫“六郎”,因为辽国人迷信,认为杨延昭是北斗第六颗星转世,专克辽国。

此类的戏说太多了,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详引了。

按说,小说(包括《演义》和戏曲等文艺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允许在原有的史实上进行加工创作的。为了惩恶扬善,为了表达一下儒家的伦理道德观,这都没有什么。关键在于故事就是故事,史实就是史实,这一点要严格的区分开。给一般人看,让人们明白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也就行了,不必深究于什么。如果研究历史,那就得抱着对历史负责的严肃精神,仔细的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去考量历史的真实。千万不要用自己在现代社会形成的观念来与历史上的事情对号,那是对不上号的。更何况现在大陆,经过了中共六十多年党文化的洗脑,使之更加没法真正去理解过去古老的文化了。

要想读懂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就得彻底的摒弃党文化的思维陋习,否则,对传统文化不是曲解,就是进一步的破坏。

“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和谐,重视个人修养,以儒释道的修炼信仰为根,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九评》)既然中华传统文化有这样的特点和优长,我们要想维护和承传传统,也应该从这上着眼才是上策!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