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管理层在为谁辩护?

 2012-01-15 14:3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基金在新股发行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现在似乎已经演变成了一场说不清道不白的“罗生门”。

早些时间,上交所的总经理和深交所的总经理不约而同地抨击公募基金在推高新股发行价格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晚些时候更有华宝兴业公开声明退出新股认购,但是令人莫名的是证监会却在最近的报道中声称并没有发现基金在新股认购过程中报价异常,这差不多就是为公募基金此前遭遇的不公抨击“平反”,报道一出,舆论哗然,证监会和交易所公开唱对台戏,在中国股市还是闻所未闻的新闻。

这起“罗生门”让人无法不和十多年前“基金黑幕”的报道产生联想。当时有人根据交易所的数据以及公募基金的操作手法,形成了一份学术性调研报告,指控基金存在着倒仓对敲等不法行为,相关案例的当事证人正是现在基金部的负责人,因为参与指控还受到打击迫害,报道出来以后居然遭到十家基金公司的联合讨伐,谁在幕后组织不言而喻,而这种联合声明的本身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给上上下下留下笑柄。现在同样的故事再次发生,让人感慨这十年对中国证券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仅仅是指数上涨幅度为零吗?恐怕不是,而指数上涨幅度为零的反常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性,一种对市场刻意歪曲的必然性。

什么是市场化?

是近一个亿的账户每天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价格相对应的市盈率是市场化,还是二十个以上的机构投资者关在小黑屋猜手指形成的价格是市场化,换句话讲,二级市场代表市场还是一级市场代表市场?

新股发行“三高”有目共睹,“高溢价”、“高市盈率”、“超高募集资金”已然成为市场的“毒瘤”,但是最大的悲剧,这是以所谓市场化为借口的“创新”之举,资本市场的功能之一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如此严重的超募本身就是对发审制度的一种嘲讽,更是对社会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祸“国”殃“民”一点不为过,不但坑股民同样坑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坑市场本身,现在创业板的泡沫依然十分巨大就是这种市场化的产物,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泡沫总归要破灭,而创业板泡沫的破灭对弱势的大盘必然产生雪上加霜的效果,这就是报应。

根据相关人士的说法,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2006年6月—2009年7月,按新股首日上市的收盘价计算,中小板收盘价市盈率平均约为70倍,主板收盘价市盈率平均约为57倍;2009年7月后,不再对价格进行窗口指导至今,中小板新上市公司同样口径计算的市盈率约为71倍,主板约为51倍,这就是说,无论发行定价高低,二级市场近六年一直在为新股支付大致相同水平的高价格,二级市场的新股成本长期处于高位。这样的说法表面上看是合理的,但是实际上是偷换了概念,此前的高定价是由二级市场产生的,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肉烂在锅里,愿赌服输,但是此后的高定价是由一级市场产生的,巨大的超募资金被当做废水一样从市场抽走,便宜的是原始股东,也就是所谓的“造富神话”,2011年282只新股上市,三分之二破发行价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这种不正常之所以在有些人眼中变成一种正常的解读,是因为错误地把此前的不正常当做一种正常的选择,从而为这种不正常提供了一种合理合法的“转正”,这就是新股发行伪市场化的本质。不认识到这一点,即便看到了新股热的现象,也提不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甚至极有可能挂羊头卖狗肉,在所谓的改进方案中又掺入为原始股东变现的“私货”,比如所谓的存量配售就是如此,推动实际控制人之外的股份上市首日可流通这种措施,怎么听怎么像在为所谓的创业板摆脱变现的约束周期而制造舆论,有这样的创新,2011年辞职的几百位高管又何必曲线救国呢?这会降低新股定价吗?在水皮看来,只会增加原始股东推高定价的作案动力,而不是相反。

温家宝在全国金融会议的讲话中要求提振股市信心,特别提及加强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连总理都看明白的问题,管理层就至于糊涂成这样?是为公募基金辩护呢,还是为自己在辩护?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华夏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