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是中国道教及中国神话中的八位神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他们手持的法器或宝物,也称为“八宝”。
八仙的由来
“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拥有不同的涵义,直到明朝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一般称为《东游记》),才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蹟,但是,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刘海(或作刘海蟾)虽然现在不列在八仙当中,但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列。明《列仙全传》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代替汉钟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
南宋末年的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要》卷首载《混元仙派图》列擧了内丹钟、吕一系的传承系谱,虽不可尽信,却不失为最早、最系统的内丹传承史料。按该图所列,第一代钟离权所传有吕洞宾、王老真人、陈朴等,其中吕洞宾最为着名。据史料,钟、吕二人活动于唐末至北宋初,在五代末已颇有名。第三代以吕洞宾所传最多,计有曹国舅、陈七子、刘海蟾、景知常、姚道真、赵仙姑、麻衣道者、郭上灶、何昌一、老木仙翁、李铁拐、施肩吾、张侍郎、徐神翁、刘高上、浪然子、沈东老、张和尚、王喆、浴室和尚、川张迪功、挂须、玉溪叟等。其中,钟离权、吕洞宾、曹国舅、李铁拐这四位道教人物都是后世“八仙”原型。而刘海蟾、张侍郎(张四郎)、徐神翁也曾一度在八仙的队伍中出现过。
日本也有类似的神明组合,称为“七福神”,七福神中除了惠比须为日本固有神明之外,其余皆为外来神明。大黑天、毗沙门天、弁财天传自印度,寿老人、福禄寿、布袋则传自中国。由于中日两地文化影响,加上七福神搭宝船的形象与八仙过海类似,也有学者认为七福神是由中国八仙而来。
八仙形象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乞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挑、铁拐李酗酒成性等等,但他们都是道家的仙人,常常在一起。
汉钟离总是手摇一把芭蕉扇。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
吕洞宾常背负宝剑,行侠仗义。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
张果老鹤发童颜,银须飘拂,常倒骑一只小毛驴。
韩湘子是唐朝文学家韩愈的侄儿,爱吹笛子。
铁拐李是个跛足的残疾人,拄一根铁拐杖,像个叫化子。
何仙姑是年轻漂亮的女人,手持荷花。
蓝采和的原型是个有点才气的流浪汉。
曹国舅是皇帝的亲戚。
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也因此,一般道教宫观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
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扮仙戏”。
(八仙法器)
八仙法器
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样宝物或法器,一般称为“暗八仙”或八宝,常出现于刺绣、民间艺术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随场景不同而变换。其中较为通俗的暗八仙为:
芭蕉扇(汉钟离)
葫芦(铁拐李)
花篮(蓝采和)
荷花(何仙姑)
剑(吕洞宾)
笛子(韩湘子)
鱼鼓(张果老)
阴阳板(又称玉板,即笏)(曹国舅)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擧,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李铁拐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果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擧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蜀之八仙
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等八人,道教传说他们均在蜀中得道成仙。谯秀的《蜀记》一书中称他们为“蜀之八仙”。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