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对毛泽东说:历史上要记你我一笔!
1959金河埂之殇
为什么大饥荒的真相被掩盖了这么多年?
刘少奇曾经对毛泽东说:“人相食,饿死了人,历史书上要记你我一笔的!”但是直到现在,官方正史里面没有记述。为什么大饥荒的真相被掩盖了这么多年?我个人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大饥荒形成的原因,当时的各级党政部门都有责任,难逃干系。
众所周知的制度原因,导致几乎全部的干部都有责任,于是就将这个真相百般掩盖,避免对统治形成不良影响。当时各级政府出于逃脱责任,就已经在各种资料和宣传上做了手脚,掩盖饿死人的事情。这个事情被捅破后,又刻意将这个事情简单,大事化小,直至化了。现在很多研究这个的专家,无法找到第一手资料,就是直接的人口统计,而是通过前些年和后些年的比较,计算人口的增减比例来推算死亡的人口。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准确率是很难精确的。我认为这个原因比较重要。
第二个原因,农村知识分子少,写作的人少。
大饥荒主要发生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城市虽然也饥饿,但是还是有定额配给,不至于饿死。农村由于历史原因,有写作能力的本身就少,因而鲜见这类文章。
第三个原因就是经历大饥荒的人,将这段历史当做自己的人生污点,而羞于说起。
饿死了自己的亲戚家人,而自己活了下来,有一些事情是无法说明的。曾经丧失人格、屈辱地吃过各种不堪的东西,部分人甚至吃过人肉。他们自己一方面被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各种运动吓怕了,于是也不敢和后代们详细说起,出于保护自己和保护亲人后代,怕他们口无遮拦,祸从口出,因言论文字而获罪。
第四个原因,就是一些饥饿最严重的人,已经整家死绝户,没有人代为记载了。
中国当前,还是一个私心很重的社会,缺乏为他人服务的思想,自然给他人代笔,将他人的事情当做自己事情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这种事情是吃力不讨好,而且有危险,自然是乏人问津了。
第五个重要原因,就是右派文人的软骨病,有造作的伤痕文学,无血剑的饥荒纪实。
我用毛泽东的话放在这里,就是要打击这一部分人。建国、大跃进、文革、改革中,右派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所以右派搞出那些伤痕文学,主要出自有知识的右派。这些右派们确实有毛泽东说的几个特点,一是软骨病,关键时候多数成了郭沫若;二是自怨自艾,最后成了茅盾等。而农村的大饥荒,他们是不放在眼里的。即使“放在眼里,放在心里,而不是“讲在口上,写在纸上”。他们自私、懦弱的本性,决定了他们反抗的不彻底性。他们学习的中庸做人、以及隐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纵容。从另外一个层面,验证了毛泽东的判断,成就了那个时代的暴政。掌握话语权的那些曾经被压迫的右派,尤其是很多知识分子,已经被恐怖吓到了,丧失了骨头,即使改革开放后有了一定的宽松,但是这些人已经吓破胆了,再也不能有类似鲁迅、闻一多那样的风骨,绝大多数缄默不语,只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奴颜婢膝地祈求,忘记了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士”的社会责任。他们只含蓄地写自己曾遭受的苦难,却对最大灾难的发生地--农村,出奇地保持安静。
第六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大饥荒的始作俑者,很多后来尚在为官。
只清理反思文化大革命,却没有反思1959年的灾难,因为1978年之后的很多当权者,和1959年大饥荒灾难的形成,也难逃干系,当时都是在位的,甚至是主政的。这些我就不一一点名了。即使是之后的改革派,当年很多也是积极参与的,不过他们后来很多人做了有限的反省。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两面性,可以干好事,也可以干坏事,于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这些人根据精密的计算,将属于他们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最典型的就是上个世纪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清算不干净,直接导致了之后的左右的来回大动荡和摇摆,直接导致了现在的道德和法律不彰。权力继承自那个政权,也就无法深度反省,只能是不痛不痒、轻描淡写的反省,不能深入骨髓。他们不是不知道,是因为利益,不敢反省,怕祸及自身。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主要有罪的人在三年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中执政,但是在1949-1958、1962-1966、1976-1978、1978-今执政的人,很多也是当时政策的协助者、执行者甚至是决策人,按照现代法律,至少也有“不作为”的过错,这是简单的常识。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缺乏彻底反省的精神和动力,投鼠忌器,只顾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但是忘记了其他的人和阶层受到了更大的伤害,一旦好了伤疤就忘了痛。
- 关键字搜索:
-
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