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给孩子设定限制的技巧(图)

 2011-12-17 20:5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再随和的父母也要知道应该怎样严格要求孩子,不能由着孩子无理取闹,要让孩子懂得,父母也有自己的权利。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更喜欢爸爸妈妈。父母的严格要求从一开始就培养孩子有礼有节地与人相处。

受宠的孩子即使在自己家里也不会觉得快乐。不管2岁、4岁还是6岁,只要走出家门,孩子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突然的打击。他们会发现没人愿意对他们唯命是从。他们会真正地明白,所有的人都因为他们的自私而讨厌他们。这样一来,他们要么一辈子不招人喜欢,要么就必须费很大的劲学会如何与人友好相处。

善良的父母常常会暂时容忍孩子的顽皮,等耐心耗尽的时候,他们就会把怒气撒在孩子身上。其实父母根本不必如此。如果父母有着健康的自尊心,他们完全可以为自己着想,同时保持友好的态度。比如你的女儿非要让你继续陪着她玩,而你已经觉得筋疲力尽时,你可以愉快而坚定地对她说:“我太累了。现在我要去看会儿书,你也可以去看你的书。”

有的时候,女儿可能会坐在别的孩子的小车上不下来,而那个孩子又想把车拿回家去。这时,你就要试着拿别的东西来诱惑你的女儿,转移她的注意力。但是不能总对她这么温柔。有时候哪怕她会大声哭喊,你也要坚决地把她从小车里抱出来。

生气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因为大人要纠正他的错误,或者因为嫉妒兄弟姐妹而对父母态度粗暴,你就应当立即制止他,还应该要求他有礼貌。同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他们知道孩子有时候对父母很生气(所有的孩子都有跟父母生气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这话听上去有点矛盾,好像是在放弃对孩子的管教。但是,承认孩子的情绪并不等于原谅他的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明白,父母知道他很生气,但是不会被他的情绪激怒,也不会因此而疏远他。这种认识有助于孩子缓解怒气,不再感到惭愧或担心。在现实生活中,把孩子的愤怒和敌对情绪以及敌对行为区分开来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心理健康的基础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各种情绪,然后决定如何合理地排解这种情绪。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准确地表达他的感受,这样就会促进他情商的发展。情商是成功人生中非常关键的因素。

不要说:“......好不好?”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大人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很容易养成问这种问题的习惯:“坐下吃午饭好吗?”“咱们穿衣服好吗?”“你想小便吗?”另外一种常见的问题是,“现在该出门了,好吗?”这种问题带来的麻烦是:孩子—尤其是1~3岁的时候—往往会回答“不”。这时候,可怜的父母就得说服孩子去做他本来就该做的事了。

这些说服工作往往大费口舌。所以,最好不要让孩子有选择余地。午饭时间到了,妈妈可以一边和他聊着刚才的事情,一边把他拉到或者抱到餐桌前。如果你看出他该上厕所了,就可以把他领到卫生间,或者把坐便椅拿给他,然后,用不着告诉他你要干什么,就给他脱裤子。

当需要把孩子从他专注的事情上拉开时,你最好讲究一点技巧。如果一个15个月大的孩子在晚饭时间仍然玩着积木,你可以让他拿着积木,把他抱到餐桌前,然后在递给他勺子的同时把积木拿走。如果一个2岁的孩子到了睡觉时间还在玩玩具狗,你可以对他说:“我们把狗放到床上吧。”如果一个3岁孩子在该洗澡的时候还在地上起劲地玩着玩具汽车,妈妈可以建议他让小汽车做一次到浴室的长途旅行。你对孩子做的事情表现出兴趣,他就会心甘情愿地跟你配合。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会越来越集中。这时你最好能给与他友好的忠告。如果你4岁的孩子已经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用积木搭一座车库,你就可以对他说:“赶紧把小汽车放进去吧。在你睡觉之前,我想看见汽车已经在车库里了。”在孩子玩得正起劲的时候,你这样做要比突然袭击或者愤怒的警告好得多。然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有耐心。你不可能总是很有耐心,这是很自然的事。任何父母都不可能永远耐心。

不要给孩子讲太多的理由

有时候,你会看到1~3岁的孩子因为大人的警告太多而变得焦虑不安。有个2岁的小男孩,他的母亲总想用这种思想来控制他:“你千万不能碰医生的灯。要是你把它打破了,医生就看不见东西了。”孩子一副焦急的表情,眼睛瞪着医生的灯,嘴里咕哝着:“医生会看不见。”一分钟后,孩子要把临街的门打开,他的母亲又警告说:“不要出去啊,会迷路的。迷了路,妈妈就找不到他了。”可怜的孩子想了想,重复道:“妈妈找不到他。”对孩子说这么多坏结果是有害的,会导致孩子病态的想象。父母不该让一个2岁大的孩子总是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担心,这个年龄正是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的阶段,是他通过做事来获得经验的阶段。并不是不让你警告孩子,而是说你不应该用他理解不了的思想来引导他。

有一位很有责任心的父亲,这位父亲觉得他应该把什么事情都给3岁的女儿解释清楚,因此每次他们准备出门的时候,他从来不会给孩子穿上衣服就走。他总是问孩子:“我给你穿上衣服,好吗?”“不!”孩子回答道。“奥,可是我们要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呀。”孩子已经习惯了父亲的这种做法,因为父亲总是觉得必须把什么事情都解释清楚。孩子就利用这一点迫使父亲对每件事情都做出说明。所以她接着问:“为什么呢?”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想知道。“新鲜空气能让你身体健康强壮,这样你就不会得病了。”“为什么?”她又问。如此这般,从早到晚,问个没完。这种毫无意义的争论和解释既不能使她成为一个愿意与人合作的孩子,也不能让她把父亲当成一个明理的人去尊敬。如果父亲十分自信,并且平常总是以一种友好、主动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她就会觉得更幸福,还会从父亲那里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要想让他离开危险或者不该去的地方,就要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有趣无害的事情上去,或者干脆把他抱走。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经历了一些教训以后,就要实事求是地对他说“不行”,然后找个东西分散他的注意力。如果他想让你作出解释或者说明原因,你只要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他就可以了。不要以为他会让你把每一项要求都解释一遍。孩子知道自己缺乏经验,希望你的指导能帮助他避免危险。如果你的这种指导很有技巧也很有分寸,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安全。

来源:亲贝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