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体验的日本“学园祭”(图)

每年的9月末10月初,日本各地大学陆续开学。对访日的外国游客而言,逛逛大学的“学园祭”,是个不错的选择。“学园祭”与每年日本各地的“祭”即地方节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结合。“学园祭”可以说是学生节,对大学生来说,这是自己的盛大节日。

“学园祭”的历史可回溯到二战前,但是真正发展、固定还是在战后。每个大学的“学园祭”日期不同,总体看,大多都在秋天,因为这是一年中日本天气最晴朗的季节。

一般来说,“学园祭”由大学认定的学生“实行委员会”筹办,大学协办,出钱出物,大学教授组成的“学生委员会”对学生提供咨询。从大学支出来看,一般大学至少要负担几百万或数千万日元的费用,此外大学还要提供物资支援。但是,上述情况也有例外,例如日本法政大学的学生就不接受校方财政支援。

此外,也有校方自己主持“学园祭”的情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生运动期间,一些大学爆发严重学潮,学生间出现几个“学园祭”主办组织。为避免混乱,有的校方接管了主办权。

“学园祭”大体的常规节目包括自主研究发表、讲演会、讨论会、演唱会、演奏会、戏剧表演、模拟饮食、服务店铺等,还有的大学组织选美活动。这一期间,校园对社会开放,不论大学校友还是学生家长、或者校园周围的居民,都借此机会一睹大学风采。

日本社会都不会小看这样的“学园祭”,很多大牌政治家都趁该时机到大学讲演,挖掘、培养自己或隶属政党的支持者和干部。很多学园祭的节目,是学生自己创作的,水平很高。不少“学园祭”规模很大,例如“早稻田祭”,据说每年参加者都在15万人以上。

现在,日本各主要大学都有“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以往每逢学园祭,他们的拿手好菜是包饺子。十多年前,东京大学的学园祭上,中国留学生两天可以卖掉几十万日元的饺子。不过最近,各大学卫生标准日益提高,很多大学的中国学生放弃包饺子的现场表演,以冻饺子代替。

看日本“学园祭”,有几点值得深思。第一,学生组织计划周密。一次学园祭,要经过半年以上策划,反复召开会议确认,把计划落实到人头。第二,高度重视安全卫生。各摊位“上岗”人员一律接受卫生、安全教育,“学园祭”期间,“实行委员会”抽查或定期检查“上岗”人员“上岗证”。第三,“祭”后立即清理、干净彻底,不留任何遗迹。如此,校内无任何污染遗迹遗留。

现在,中国的各地大学都有文化节,但与日本学园祭比起来,总让人觉得不够高扬。今后10年,中国高等教育将迎来大发展时代,如何建立一个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大学,确立一种自主的大学生文化,应是学生与各大学校方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