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组图)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见过金属打造的货币,现在也不乏很多玩家收藏一些近代以及古代的货币。大家都比较关注货币的形状、材质、图案花纹,不知你是否细心观察过很多货币上的字体其实是非常细腻的书法艺术呢。
古今上下的货币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石贝、贝币、铁贝、铜币、银币、金币、纸币等许多材质不同的货币,收藏和鉴赏钱币,不仅会使人惊叹于中国的历史悠久,更会被钱币上多姿多彩的书法所折服。而通过品析古钱上的书法,既可加深对中国货币文化的了解,又有益于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钱币的特征,从而提高对钱币的鉴赏水平和识别能力。
纵览我国古钱币上的书法,其形态、风格、书体、笔力可谓瑰丽多彩。钱币书体大概分为篆书(大篆、小篆、悬针篆)、隶书(秦隶、汉隶)、楷书、行书、草书等,如果将历朝历代的钱币排列在一起,除了大小、薄厚不一致外,其独具魅力的汉字书法铸造艺术如一整套“书法大成”,反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书法艺术。
春秋战国时的铲币、刀贝、圆钱上的文字都为大篆。它的产生,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因为当时各诸侯国的文字没有统一,故字体多变,笔画复杂,结构显得飘逸,书文朴质凝重,字无定法,书无定势,呈现出书体特有的原始美。秦统一中国后,采用简化的小篆文,对汉字规范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隶书、章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随后出现,这些都详尽地记录在古钱币上,形象地展现了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构成了连贯性的、气象万千的整体美,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独特的篇章。
西汉末年(公元7年).新朝王葬时期铸造的钱币,其篆体文字末尾或尖如悬针,或圆如垂落在书法上具有多样变化的美感,后人称这种字体为悬针篆,也是古代钱文书法中的一绝。南北朝北周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文均为“玉箸”,圆熟工巧,文字丰满,俊逸绮丽,有“篆发绝工,六朝之冠”之美誉。宋代皇宋通宝九叠篆文,线条匀称,屈曲层叠,非常巧妙。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宋代是一个鼎盛时期,因而产生了苏东坡、赵信、蔡京等著名书法家。体现在钱文上,就有宋徽宗“建国通宝”、“政和通宝”、“大观通宝”苏东坡的“元右通宝”蔡京的“崇宁重宝”,宋太宗的“太平通宝”宋真宗赵恒的“景德元宝”等。
纵览历代钱文,许多名家之作更为币文书法添彩增色,同时也使一些名家的精彩墨迹赖以钱币遗留下来。诸如秦半两铜钱上的小篆文,系秦代书法家李斯所写,其字体狭长,匀圆遒劲;三国时吴国大泉五百、大泉当千两种钱文,为当时书法家皇象书,其书势沉着自然,痛快淋漓;唐代币开元通宝四字,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其书风格劲险,韵味悠悠;宋代的一种元丰通宝币,为文豪苏轼所书,风致抑扬,豪放劲秀;清代的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币钱文,为清代书法家戴熙所撰,其书骨秀格清,熟练润泽……
- 关键字搜索:
-
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