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摄影名作《开国大典》作者的命运(图)

 2011-11-20 13: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2

中共在国民党抗战胜利、国共和谈破裂后,经过四年内战,无数人员伤亡,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夺取了全国政权。据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开始定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不知何故,后将民主二字删除。在“民主”二字如今都成为敏感词的今天,删除此二字,倒也算得上是先见之明。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开国大典,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共建政。

这一天的意义,不是本文阐述的重点。记录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很多文献史料,不作赘述。在这众多的文献史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能看那幅被命名为《开国大典》的新闻照片。是这幅照片,把中共领导者初登天安门的形象,通过新华社传向全世界。

由于这一历史事件太大、太重要,因而,这张新闻照片给人的印象就太深刻。以至几十年后,人们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把它淡忘。

由于这张照片本身具有的新闻价值,因而它在中央历史博物馆、新华社档案馆、众多的大型纪念画册、正式纪念场合,都有着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人们不仅要问:这张照片是怎么产生的?它的作者又是谁呢?

根据新华社高级编辑周凤桥先生回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担负天安门城楼上主席台摄影的有陈正青、杨振亚、侯波三同志。陈正青分工拍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照片,承担主要发稿任务;杨振亚则拍摄阅兵场面和游行队伍全景;侯波是中南海摄影工作者,没有发稿任务,主要是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拍摄图片资料。”(《中国记者》1999/10)

周凤桥回忆说:“照片《开国大典》的作者陈正青(曾任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已故),湖南长沙人,是一位在战火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摄影家,他19岁就离家投奔中国工农红军,20岁入党,开国之年32岁。北平和平解放后,他作为《东北画报》特派摄影记者长驻在北平采访。在当时有幸担负这一光荣任务的青年记者中,陈正青年岁最长,参加革命最早,摄影经验丰富,使用的摄影装备较为精良,大家公推他担负摄影的主力:主要人物的活动、会议的一些重要场面尽可能让他多拍。陈正青果然不负众望,开足马力,为历史留下许多极为珍贵的镜头:如政协会议上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场挂起第一面新国旗—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主席首先执锹破土》;如开国大典上的《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即《开国大典》),《朱总司令在开国大典上发布进军命令》等等,都凝结了伟大的历史瞬间,用照片书写了新中国的诞生。”(同上)

先后任过新华社政治记者、编辑和机动记者的戴煌先生回忆说:“陈正青在抗战伊始就投身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与后来著名于世的作曲家周巍峙为同窗挚友。建政前后,他一直在新华社从事摄影报道,拍过大量珍贵历史镜头。‘文革’伊始,不堪凌辱,夫妻双双服安眠药自杀。”

由此,我们对《开国大典》这件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的作者有了个朦胧抽象的认识。

陈正青其实是福建福州人,其父陈仲经是当时海内著名书法家,在晚清参加辛亥革命,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财政部长宋子文、孔祥熙器重。陈仲经先生后去台湾,于一九五二年从考选部代理常务次长职务卸任,受聘为考选部顾问。一九七四年逝世,安葬於台北阳明山公墓。因为陈正青在上海大同大学参加共产党,他们父子反目。陈正青便毅然离家,在丁玲叶剑英的安排下奔赴延安,由李达介绍入党。

但出身不好使他在革命的政途上不被重用,一直在西北战地服务团丁玲领导下工作担任戏剧队队长,与歌咏队队长何慧,在抗日的战火中相知结婚。他们夫妻,与战友周巍峙(原全国文联主席)、王昆(著名歌唱家)夫妇结下真挚友谊。陈正青建国前在解放区《东北画报》工作,后调新华社摄影部任副主任。从抗战到建政后,陈正青拍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尤其是为共和国的领袖们。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照片都为绝版,在“文革”中全部被毁坏散失。

陈正青的命运并不象他的作品《开国大典》那样幸运与辉煌。六六年夏末,年富力强的陈正青不堪忍受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和凌辱,在新华社住所与其妻何慧一起服毒自尽,愤然撒手人寰,留下了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

我们今天可以细细体会一下当时陈正青、何慧绝望、愤懑与无助的心情……

直到打倒“四人帮”后,陈正青、何慧夫妇二人才得以“平冤昭雪”,可惜斯人已去。

(本文略有删节)

来源:《醉汉散文杂文》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