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勿忘在莒 敢言的直谏大夫(图)

鲍叔牙:振兴齐国的伯乐挚友 记者解读“管鲍之交”的故事

作者:苏一宏  2011-11-12 15: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鲍叔牙墓位于济南东郊王舍人镇东南的鲍山。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齐桓公能够成就霸业,关键是得到了管仲这个人才,而发现和举荐管仲的伯乐就是齐桓公的老师鲍叔牙。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被后人誉为 “管鲍之交”,成为各省市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

2600多年过去了,鲍叔牙宽广的胸怀,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至今还让人们难以忘怀。

管鲍之交,共患难成就传世千年的友谊

临沂城东北三十五里,有一个相公庄,是一个交通方便、商业兴隆的重要集镇。远在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一个南通江淮、东临海滨的交通要道。虽然住户不及现在的一半,但几间土屋,数家茅店酒肆,并有茶桌饭台摆列道旁,也是过往商贾旅客就餐住宿的好去处。道旁的茅店内,住着一位从安徽颍上来此经商的人。这个人名叫鲍叔牙,20岁左右,生得浓眉大眼,相貌堂堂,身体魁梧。

一天,鲍叔牙饭后无事,到门前眺望,见远远走来一青年,步履蹒跚,衣冠不整。鲍叔牙上前搭话,一搭话方知是颍上老乡,名叫管仲。此时的管仲,从颍上出来在投奔齐都临淄的路上,经商赔了本,当小吏的时候遭到上司驱逐成了一个鸡鸣狗盗之徒。二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商量在此地经商。此时的管仲身无分文,经商需要本钱,但是鲍叔牙没有嫌弃管仲,给他增加经商的勇气,本钱全由鲍叔牙出,但是2人赚了钱还要多分给管仲一部分。

伙计知道后不服,鲍叔牙便说服跟他干的伙计:“管仲家里困难,等着钱用,多分点给他。”后来,他们俩一块被充军,在战场上,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藏在鲍叔牙身后,退兵时管仲跑在鲍叔牙前头。战友们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说,管仲不贪生,不怕死,是他的母亲老了还多病,不能在家奉养母亲。管仲听了这些话后就对人说:“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啊!”

管仲与鲍叔牙形成的情同手足的友谊,延续到他们的后人。在鲍叔牙故里安徽颍上县的鲍庄,据传鲍叔牙和管仲的后人为了纪念2位先人友谊,形成了世代管鲍两姓不通婚的传统。

让官给友,只为振兴国家

历经磨难后的两人来到了齐都,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在齐襄公身边供职的召忽,在召忽的帮助下,管仲当上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成了公子小白的师傅,两人分别辅佐齐襄公2个公子。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杀后,在莒国的公子纠以及在鲁国的公子小白都想早回国做国君,这就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管仲箭射小白的故事。

小白没被射死,首先回国当上国君。齐桓公感念鲍叔牙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丞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鲍叔牙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是仅仅凭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这个人就是管仲。

齐桓公一听就火了,他说:这小子拿箭射过我,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鲍叔牙说:管仲不顾一切地为公子纠卖命,用箭来射杀您,这不正好说明他对他的主子是一个非常忠义的人吗?各为其主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他当时那样做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要治国了,若论才华,他远远超过我鲍叔牙。您要成就霸业,非得到管仲的辅佐不成。

勿忘在莒,敢言的直谏大夫

齐桓公是个很有肚量的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最终还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不计前嫌,拜管仲为国相。鲍叔牙被齐王封为大夫。

鲍叔牙没有看走眼,管仲当丞相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7年后,齐桓公就称霸四方,成了春秋第一霸。

鲍叔牙不仅是伯乐,还是一名敢于直言的大夫,他对齐桓公的一些做法能够提出否决意见,当他看到齐桓公骄奢淫逸的时候,他奉劝齐桓公适可而止。一天齐桓公邀请鲍叔牙、管仲等人一起喝酒,当喝到酒酣时,鲍叔牙捧杯而起,对齐桓公说,“勿忘在莒啊!”意思是说,齐桓公啊,不要忘记我和你在莒国的那些艰难岁月,只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才能保持齐国的昌盛,齐桓公听后点头称是。后来,“勿忘在莒”成了一个固定成语,意指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别忘记经历的艰难岁月。

还有一次,齐桓公觉得自己能够称霸诸侯,功绩足以彪炳历史,于是就想铸大钟以昭其名,在大钟上铸造上自己的众多伟绩。鲍叔牙得知后,认为不妥,原因是齐桓公曾出兵攻打别的诸侯国,制造战争,属于不义;与公子纠为争夺权位,制造了兄弟残杀的悲剧,属于不仁;豢养大量妃子荒淫属于不文,存在这么多的缺点,怎能为自己树碑立传。听了老师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打消了这个想法。

“管鲍”2500年后魂归胶济铁路旁

公元前645年,管仲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管仲临终前,齐桓公征求他的意见,由谁来接任他的丞相职位,管仲没有推荐鲍叔牙,原因是鲍叔牙善恶分明,嫉恶如仇。

管仲死后一年,由于看到齐桓公又把易牙、竖貂等奸臣召回宫内,鲍叔牙悲愤至极,以至于后来被活活气死。按照他的意愿,他被葬到了父亲封地济南东的鲍山脚下。

巧合的是,虽然2人的埋葬地相距100余公里,2500年后,2人的墓冢都在胶济铁路的南侧,2名一生为齐国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的朋友,死后一起观看着高速列车给齐鲁大地带来的快速发展。

来源:鲁中晨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