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变调的前奏已响起

近期,持续紧缩政策导致的实体经济下滑风险,已经引起了决策层得高度重视。官方已在不同场合,相继提出了缓解地方融资平台、促进在建项目完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多项财政金融举措。这些措施预示着货币定向宽松已经展开,或许也将成为货币政策变调的前奏。

预计11月,决策层可能选择有差别的下调中小银行准备金率。而今年末,房价拐点更加明朗、通胀回落至4%左右时,货币政策放松或将释放更为强烈的信号,以全面下调准备金率为标志。

实体经济流动性已过紧

央行10月13日公布的M2与新增贷款数据显示,9月M2同比增速为13%,下降至六年来的最低水平。但鉴于今年上半年银行表外业务的迅速发展,仍有诸多声音怀疑市场上流动性的紧缩程度。近期,央行公布了前三季度的社会融资总量数据,打破了市场的质疑,证明当前无论银行表内表外、无论是直接融资抑或是间接融资,市场上的流动性都已经非常紧张,对实体经济的压力日益加大,超出了普遍预期。

今年前九个月,社会融资总量累计达到9.8万亿元,同比下降11.4%。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总额更是大幅下跌,从二季度的3.6万亿元下降至2万亿元,季环比下降43%。从各项社会融资的来源来看,几乎所有的融资渠道全面收窄。三季度,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比二季度减少了65亿和3470亿,而这两项在二季度的增加额分别为822亿和5689亿。尽管三季度传统的人民币信贷业务有所放缓,但在表外业务大幅减少之下,人民币信贷业务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由二季度的54%上升至58%。

加大理财产品的规范与监管力度,是导致三季度银行表外业务收窄的主要原因。早前,河南地区一些农信社利用会计漏洞,通过票据买卖帮助银行腾挪贷款规模。这一现象被曝光后,引起了银监会的高度重视。7月银监会要求严查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禁止规避信贷规模的票据买卖,便是导致三季度票据直贴规模减少的部分原因。

另外,考虑到表外业务的迅猛发展,早前央行也要求将商业银行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同样抑制了表外票据融资业务的扩张。

紧缩政策效果已逐步显现

本轮紧缩政策始于去年。去年4月,为应对房价增速过快的局面,决策层推出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打压高房价。而10月,由于通胀节节攀升,决策层选择加息,退出了金融危机时的宽松货币政策。因此,宏观政策基调何时转变,也将充分考虑通胀和房价的走势。

通胀方面,9月CPI同比增长6.1%,比8月CPI回落0.1个百分点,并连续两月延续了通胀下滑的局面,通胀步入下行轨道的趋势已经稳步确立。目前来看,三大官方食品价格数据均出现回落,预示带动本轮通胀的第一推手食品价格涨势已有所减轻。而近几个月租房价格涨幅逐步走低,也将带动居住价格上涨趋势有所缓解。另外,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9月PPI同比上涨6.5%,低于市场预期以及7月7.3%的水平,减轻了对CP[的传导。

伴随着持续紧缩政策作用的深入、发改委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海外需求放缓导致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等,预计10月CPI或将降至5.4%,年末CPI涨幅有可能回落低至4.0%。

房价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70个主要城市房价数据显示,目前房价停涨的城市继续增加。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的城市有17个,持平的城市有29个。与8月相比,9月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增加了1个。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新房价格已经连续三个月停涨持平。另外,今年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传统意义上的“金九银十”,房地产销售市场冷淡,1-9月,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9%,比1-8月回落了0.7个百分点。

在年末银行信贷更为紧张的情况下,个人首套房贷利率上升及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加剧,均将加速房价拐点显现。

紧缩政策对实体经济的风险也有体现

伴随着紧缩政策的持续,经济下滑已经有所显现。而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出现困境、地方融资平台同样面临融资难题等,实体经济运行的风险在不断加大。而考虑到海外形势将继续影响中国出口,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日渐升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数据显示,在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中国经济逐步放缓,三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9.7%、9.5%、9.1%。三驾马车中,消费仍保持平稳,而信贷收紧之下,投资增速高位有所回落。

出口方面,受到海外需求减少与国内紧缩政策的双重影响,出口下滑趋势明显。9月出口增长17.1%,低于市场预期。其中,欧美经济动荡导致需求回落迹象更为明显。9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上涨为11.6%,低于8月的12.5%。对欧盟出口下滑至9.8%,更是大幅低于8月的22.3%。欧美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其经济的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将在年末继续显现,广交会欧美客商人数已经大幅下降。预计四季度出口增速可能下滑至个位数。

中小企业运行困难加大。近来,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成为舆论焦点,也成为部分外资看空中国的一大重要因素。自今年3月以来,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动荡,出现数十家企业老板出逃、公司关门、员工讨薪等事件,9月类似的事件更是高达26起。民间金融发展至今并非一朝一夕,而今年中小企业资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了过长时期的实际负利率,导致更多资金脱离正轨金融体系以寻求保值与收益,而持续紧缩政策之下,利率双轨制更使得今年的民间利率大幅偏离基准利率。

据媒体广泛引用的、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市场估计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相当于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六分之一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而目前温州民间金融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民间借贷已成为楼市后的首选投资替代品。而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也达到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折合下来是月息2分。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有所显现。目前,市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担心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一是地方政府债务已进入还债高峰期。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最近两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集中偿还期,分别有24.5%和17.2%的债务集中于今、明两年到期;二是房地产调控下,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出让金收入面临缩减,而今明两年的保障房建设力度空前,很多资金需要地方财力作为支持;三是早前城投债出现了资产转移、宣布只付息不还本等事件,加大了公众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四是决策层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更加严厉,银监会要求到期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而仅对涉及保障房建设的贷款网开一面。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末,地方政府性债务总规模达10.7万亿元,如果再加上6.75万亿国债,铁路债1.89万亿,包括三大政策性银行在内的债券5.2万亿,中国当前的债务负担率为61%,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欧洲联盟条约》60%的债务负担率控制标准,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货币政策放松悄然开始

面对上述风险,官方近期在不同场合,相继提出了缓解地方融资平台、促进在建项目完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多项措施。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温家宝赴温州进行调研。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确定了金融支持小企业的数项举措,包括加大信贷支持,拓宽债券融资等融资渠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以及减免企业所得税等。

——银监会提出进一步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六个聚焦”。10月24日,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参加一公开论坛时表示,未来更加关注在建项目的信贷支持,确保不要有烂尾楼,不要有半吊子工程出现,这也缓解了市场对于大批高铁项目因缺钱停工的担忧;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对平台贷款的整改,为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留出缓冲空间,同时对部分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贷款,在其满足抵押担保模式、合同补证到位等条件以后,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10月24日,银监会印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明确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适用75%的优惠风险权重等多项政策。此补充通知是在5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之上,更为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

——3年期央票收益率下行1个基点。10月20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发行3个月期与3年期央票,其中3年期品种发行利率较上周下降1个基点至3.96%,为15个月来首次下滑。

——中央汇金出手救市。10月11日起,为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央汇金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并继续进行相关市场操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信号是10月24日,温家宝在天津召开天津、内蒙古、江苏、山东四省(区、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要求“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也是支持当前货币政策可能出现放松的最有力的判读。

总而言之,近期中央高层对经济下滑及地方融资平台、在建项目、中小企业问题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些定量放松的方式,实为政策放松的定向放松的手段,预示货币定向宽松已经展开。而这或许也将成为货币政策变调的前奏,预计11月,决策层便可能选择有差别的下调中小银行准备金率。而年末,房价拐点更加明朗、通胀回落至4%以下时,货币政策放松或将释放更为强烈的信号,以全面下调准备金率为标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沈建光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