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计算三年灾难死亡人口的方法(图)


三年间(1959年~1961年),中国户籍人口减少了1348万。(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对于三年灾难时期的死亡人口,虽然官方没有详尽的数据公开报道,但民间一直在做着揭开真相的努力。

其实,从公开的人口统计数据中,我们还是能够发现计算真实死亡人数的“路径”,并且不复杂。

1959年,中国的户籍人口是67207万,1960年,减少到66207万,1961年,再减少到65859万。三年间,中国户籍人口减少了1348万。

这是人口的负增长,也是人口的“净减少”。负增长或“净减少”都是指死亡人口超过了出生人口。自1949年至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负增长仅发生在1960年和1961年。

如果没有外来因素,人口的正增长——出生人口超过死亡人口才是常态;正增长的比率基本稳定,才是常态。所谓“正增长”,就是将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对冲”后的人口净增长。(例如:2009年中国人口13.35亿,比2008年增加了672万人,这672万人就是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对冲”后的增加人口,而不是说2009年只出生了672万人——2009年出生人口是1615万人。)统计年鉴上显示的人口“净减少”,反映的是当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对冲”以后,还减少了多少人口。

不过光这个数据还不能具体提供“对冲”掉的出生人口或死亡人口。某个大家族50口人,一年中死亡30人出生30人,人口总数没有变化,那只是说明该年的出生人口已经全部被死亡人口“对冲”,而不是说明没有人口出生。如果一年中死亡了30人,出生了29人,人口统计显示的是这个家族的上年人口是50人,本年人口是49人,但能说这个家族一年中就死了一个人么?这个现象的“统计”表达式是:某家族人口净减少2%。“净减少”通过“出生29人与死亡29人‘对冲’后,再死亡了一个人”这样的形式来表现。

所以,要科学推算出某年的人口死亡情况,关键需要知道在与此相关的一个时间段内,正常的人口增长率是多少。

那么,六十年代初的人口增长率应该是多少?

要知道这个增长率并不难。自1950年到1959年,每年的户籍人口净增长幅度(即出生人口与正常死亡人口“对冲”后的人口净增长)依次为:1.9%、2%、2.1%、2.29%、2.5%、1.99%、2.22%、2.9%、2.07%、1.84%,年均净增长幅度2.18%;年净增长绝对值(即死亡人口与出生人口“对冲”后的净出生人口)最低是1029万(1952年),最高是1825万(1957年)。1962年到1965年的四年间,户籍人口年均净增长2.45%。

我试图根据1950年到1959年的年末人口年均净增长率2.18%的比率,来推算1960年和1962年真实的人口死亡数据。

按1950年到1959年的年末人口年均净增长率2.18%计,1960年年末总人口应该是68672万人(67207*1.0218),68672万人与1959年统计年鉴人口数67207万人之差是1465万人,这1465万人就该是1960年的正常净增长人口(按照年增长2.18%计算),而实际情况是1960年年末人口比1959年要减少1000万,这意味着正常净增长人口1465万人被死亡人口1465万人“冲销”殆尽以后,再死亡了1000万人

——1960年的死亡人口是2465万!

按同样的人口净增长率计算,1961年年末总人口应该是67650万人(66207*1.0218),67650万人与1960年统计年鉴人口数66207万人之差是1443万人,这1443万人本来应该是1961年的正常净增长人口(按照年增长2.18%计算),而实际情况是1961年年末人口比1960年要减少348万,那就意味着这是在正常净增长人口1443万人被死亡人口1443万人“冲销”殆尽以后,再死亡了348万人

——1961年的死亡人口是1791万!

按人口净增长率2.18计算,1960年和1961年总共死亡4256万人。

如果按1950年到1959年的年末人口最低净增长率1.84计算(这也是1959年的人口增长率),1960年被出生“对冲”的死亡人口是1237万,净死亡人口是1000万,这年总共死亡2237万人。

按同样比率,1961年被出生“对冲”的死亡人口是1218万,净死亡人口是348万,这年总共死亡1566万人。

按五十年代最低人口净增长率1.84计算——这也是1959年的人口增长率,1960年和1961年总共死亡3803万人。
 

本文留言

作者陈明远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