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凤文苑】春去春又回
前日在网上看到有名六合君者所写《曾爱春光不出门》,注解是为林子祥的《再见杨柳》而填的新词。此君文章多类大老尊宿,间以嬉笑怒骂,时或神意缥缈,今日不想亦出此桃红柳绿之艳词,实为少见。好奇之余,我下载了林子祥的这首《再见杨柳》听听是怎样的旋律。果然是一首很不错的老歌。听过之后,竟让我有了几许的感慨。
林子祥这个名字在七、八十年代的港台乐坛上算是声名赫赫,现在的90后基本是不大熟悉他的。我是属于节奏有些慢的那种人,尤其对于时尚的东西总有些后知后觉,在林子祥大红大紫的时候,我还不大开窍,只晓得越剧很好听,根本不懂去听流行歌曲。等到了我开始听林子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已在听小虎队了。即便是这样,也还全靠我身边的一位时尚达人的推荐。而林子祥的歌还没听上几首,我的这位朋友就去了另一个城市,从此没人再给我推荐新的歌曲,而我心中的旋律也就此停留在了林子祥的时代。
有位看过六合君这篇新词的朋友说,蓦的一看,感觉象是《四季歌》。这位朋友不见得是一位专业的音乐人,但对音乐显然是很有领悟的。我听了林子祥的《再见杨柳》,亦有同感。这是一种消失以久的味道,似烟花三月,似粉蝶流莺,似小桥流水,似飘撒向青石板路上的几瓣落花。近年来,港台的乐坛受到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主流也基本趋近于大噪之音。好在早几年的时候,还是有很浓的民国时代的味道,那种传统中国的温润而清丽的意蕴。想起来,如果中国大陆也象港台那样幸运的没有遭劫于共匪,今天还不知道会有多少那样美丽的旋律,诗篇流传于世呢。
林子祥的《再见杨柳》是粤语版,我一句也听不懂。索性就拿六合君的词来听了。感觉这个词与旋律十分的契合,让人感应到的分明是三十年代才有恬美与明媚。这种民国时代的味道在当今的中国大陆,任你走过江南江北也断是寻不到的,而于我却定格成一个唯美的梦境,下意识中总是想去寻找。曾经以为江南的某个小镇上还会有一些我所寻找的淡如丁香的残存的意韵,但结果很失望。曾去到过一个号称有千年历史的小镇,完全是商业化的氛围。建筑是重修过的,一旦重修,最多是形似,却真韵全失,而有的则连形似也没有了,所谓的修饬,更象是整容,面貌虽焕然一新,却说不清是谁了。至于小镇里沿路的小摊上,更是让人失望。乍一看,琳琅满目,仔细看来,几乎全部是极劣质的假货。塑料质地,外表是一层高仿真涂层,看起来就像木质品,或某种玉石。你以为是檀木的手链,密腊摩尼珠,玛瑙饰品,根雕龙头手杖,原来都是一堆塑料而已。玉器更不用说,都是玉粉加工的B货。我花了二十元买了一个蜡染的手机袋。这种小东西上当也亏不到哪里去,回去一下水,蓝色部分掉色严重,把白的底色都染了,呵呵,意料之中!
虽然我生来所见即是经共匪洗劫后的大坏之世,但却很奇怪的对那些传说中的美好事物有着天生的敏感。周璇的《四季歌》,让我听到了那个时代的旋律,林子祥的《再见杨柳》,让我知道这旋律不曾消失,而这一篇《曾爱春光不出门》,使我更加明了,那些美好的东西只要还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必将如这一季的春光,在不久的未来,春去春又回。
- 关键字搜索:
-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