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论文猛增,质量不高,中国学术剽窃的扭曲

 2011-08-06 21: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研究显示,中国科研论文的数量今年显著增加,但质量依旧低劣。评论认为,剽窃行为不但妨碍了学术质量的提高,也损害了中国的科研信誉,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科研体制依然是官本位,需要彻底改革。

美国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的统计显示,中国科研论文的数量今年可能超过任何国家,仅次于美国。到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科研创新的超级大国。

但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3号指出,中国的大学等科研机构存在严重的剽窃行为。浙江大学英文版的科学学报日前采用CrossCheck软件发现,科研论文来稿31%存在剽窃,电脑与生命科学类论文的剽窃率几乎高达40%。

*科研信誉*

报导因此认为,剽窃行为妨碍了学术质量的提高。汤森路透也发现,尽管中国科研论文数量增加很快,但全国范围的引用率很低,国际影响力很小。

美国观察集团(Monitor Group)中国科研观察员杰伦格(Michael Zielenziger)认为,学术剽窃如果被视为是研究的捷径,代价会相当惊人,受损的是整个国家的科研信誉。他说:“科研数据、专利和论文的数量并不代表质量。学术剽窃损害了中国的发展形象。如果外国人发现研究是假的,或者论文是剽窃而来,中国的信誉就会受损。中国要想在学术上进步,就必须建立国际信誉才行。”

*官本位体制*

长期观察并揭露中国学术造假现象的方舟子指出,中国官本位的科研体制是学术剽窃的源头,必须进行改革。他说:“现在的科研体制是官本位的体制,学术权力掌握在官员手里。掌握学术权力的人,没时间看具体的论文,就采取简单的方法去数论文的数量。正是这种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评估体系导致学术造假。”

有关专家还认为,中国尊师传统和被动的教学模式也间接助长了学术剽窃。中国科学网负责人赵燕对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说,“中国文化的弱点是妨碍创新,比如害怕批评别人,不愿展现个性或独立思考能力。这些都是建立科学文化的巨大阻力。”

曾因系列报导中国问题而获普利策新闻奖提名的杰伦格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民主与活跃的科研氛围是创新的动力,这在中国还很欠缺。他说:“科研与探索需要超常规的思维,对假设提出挑战。中国很多大学依然是儒家教学,讲师尊为圣人,学生只能毕恭毕敬。对数据和数据分析的疑问,还缺乏明确的认可。”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影响到年轻一代的选择。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说,北京市今年高考前4名的考生都已经选择到香港上大学,理由是香港的教学氛围比较自由。

来源:美国之音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