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显英武 虚实蕴神奇
——神韵《武松打虎》编舞赏析

神韵二零一零年新年晚会上的舞剧《武松打虎》,异常精美,非常好看。这个舞剧编舞中对比映衬的手法运用得相当独到和精巧。

就武松打虎的故事来讲,数百年来演绎出许多版本。笔者看来,《水浒传》问世以后,无论任何形式的表现都胜不出施耐庵笔下的情节。施耐庵写武松深得武松形象中神武的精髓,加上笔墨能展现人们目力所达不到的境地,极大地拓展艺术想象的空间,武松打虎通过施耐庵的描述几乎成了一种定势。要想突破它确实极难。

无论用人扮演老虎,或用真老虎来作道具,也无论找到的演员武艺多么高强,想用老虎的威猛衬托武松的神武几乎成为空谈。然而神韵舞台上的《武松打虎》一问世,真令举世震惊,武松的形象再一次得到世界公认,演员扮演的武松丝毫不逊色于施耐庵笔下的武二郎。由此观之,神韵被誉为“天下第一秀”,名不虚传。

神韵《武松打虎》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编舞的技巧。在这个节目的编舞中,编舞者主要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我们一起来欣赏。

人物的对比

这可分为单人对单人的对比衬托和多人对单人的对比衬托。舞剧开始,一武士带领妻小要过景阳岗,得知山中有虎时,依然前行,后被老虎伤害。这个武士舞台上的形象显得颇为自负,还多少带点自满。他的遇害表现了老虎的凶残,为用老虎的凶残衬托武松的为民除害作了铺垫。他提前的出场,目的就是在衬托随后真正的打虎英雄——武松。

当武士被老虎伤害后,人们激于义愤,拿刀的拿刀,拿枪的拿枪,聚众去山中打虎。一群人虽说出于义愤,加上人多势众,可是面对不知隐身何处的老虎,还是颇多顾虑。他们弯腰窥探,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听到虎吼便四处分散,仓皇溃逃。这群人的惊惶失措,也是在衬托武松徒手打虎的神威。

还有其他一些人物的对比,比如店小二的贪利忘义与武松的义无反顾,以及被老虎伤害后众人的悲伤无奈,与打死老虎后的喜庆欢呼,都展示了真实的生活场景。这样的对比,渲染和增强了艺术的真实。

虚实的映衬

我们前面说,在舞台上表演的武松打虎都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可能就在这个老虎上。用人扮演吧,怎么也演不出老虎的凶残与威猛;用真老虎吧,这些被驯养的老虎虽是真的,可是要表现出老虎的凶残也不可能。要是真那么凶残的话,说不定就把演员吃掉了,何况在舞台上用真老虎表演也不现实。前些年有拍这类电视剧的,用的倒是真老虎,可是效果委实不尽人意,和施耐庵笔下的老虎相去甚远。

神韵编剧的高明在于运用了虚实衬托的手法。这种手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当中相当重要的一种技法,它能够用有限的场景展现无限的内容。在具体的表现中,人们看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可是那看不到的呢?凭着人们对已有事物的观察,凭着生活的经验,自然就会想象出另一种无限丰富的景象。尽管人们想象的场景和情节都是虚的,可是这种想象恰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延伸,人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可是观众的想法都是按照编舞者设定的布局在发展。结果是观众与舞台上的情景融为一体,都在帮助编舞者完成对艺术的再创造。此可谓舞台艺术的最高境界:把观众的情感、思想完全调动起来,共同塑造人物的完美。

神韵《武松打虎》中,人们除了最后看到抬出一只死虎道具外,始终没有看到老虎的身影。开头那个武士被老虎伤害,怎么伤害的?这些无关紧要,观众通过人物的表情已经知道了老虎的利害,这就足够了。

看那武松,听说老虎伤人,他并没有象其他人那样随众去山中打虎。一段舞蹈展现了武松见义勇为、为民除害的内心独白。再看他喝酒时的豪放和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都使他的形象更加丰富。

武松喝醉酒后的醉棍、醉拳,以及独上景阳岗时的豪迈,让人看到了真实的武松。这些都是“实”的,他有这样的胆量与武艺,打起老虎来肯定非常精彩。观众在期待着他打虎的场景,殊不知,他在展现武艺的同时,已经展现出了他的神威。这样的“实”就是为了让观众能根据他的武艺、胆略,好自己去想象他打虎时的场景。

具体打虎就只能“虚”,也就是把真实的打虎的情节放到幕后去,这时的观众自然就会用想象去自己丰富武松打虎的情节。试想,再精彩的打虎情节,也没有观众自己去想象的丰富和完备。其实,就是施耐庵笔下的武松,那不也是调动读者的想象去完成对武松形象的塑造的吗?施耐庵还用了笔墨去写,只不过写的让人如临其境而已。而神韵舞台上的武松,表演到这一步时,已经完全把观众的艺术思维调动起来了,那是一种更完美的艺术创造。

然而,这时的舞台上并没有真正的“虚”,而是通过那一群打虎者的围观,特别是利用一人扮演老虎,一人扮演武松来具体表现着打虎的情节。这两个演员的表演只是在传达具体的打虎情节,就是通过他们对武松的钦佩与描摹,来展现着幕后的故事。所以观众尽管知道那只是在表现着幕后的场景,在为舞台上的两个演员表演打虎情节所感染的同时,也就更坚信了武松打虎的真实。

其实这又是另一种虚实的衬托了:武松打虎被用虚的手法离开了观众的视线,而表现这一虚的,却是另一种实:一个人在传达着具体打虎的情节,一个人扒在地上学着老虎,另一个则学着武松骑到老虎身上去打。这又和传统故事中的武松打虎一致起来了。舞剧的编排真是妙不可言,舞台上的表演自然也就美不胜收了。

我们再从艺术相通的角度阐释一下。有这么一个典故,说的是画师收学生,他让来学画的人在一张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来。有的满张纸上画的全是骆驼,一个挨一个,有的专画骆驼的头,还有专画骆驼的蹄子的。只有一个学生别出心裁:一个人牵着一只骆驼从山谷中走出,还有一只骆驼在后边跟着,可是他只画了这只骆驼的前半身,后半身却被山谷挡住了。也就是说,这一个半骆驼后边还跟着多少骆驼?你想象去吧,那是不可能用数字去表达的。这就是艺术,用有限的笔墨表现无穷的内涵。

神韵《武松打虎》的编排,深得虚实衬托的要义。施耐庵塑造了武松之后,数百年来,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没有再超出他笔下的武松形象。可是神韵却能独辟蹊径,更加深刻地展现武松打虎的精髓。从今往后,恐怕真的再也找不到能如此展现武松神威的打虎节目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