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伊利全力“公关” 封杀媒体报道

 2011-06-15 22:0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6月13日,伊利集团前董事长助理张三林实名举报董事长潘刚勾结高官储波之子掏空公司,引起渲染大波,但第二天的平面媒体和网站正式报道却寥寥无几,结合了宣传部体制政治权力与传媒广告金元大棒的伊利,让中国媒体面临着政治审查外全新的对新闻自由的侵蚀和考验。

13日,伊利很快以其强大财力为后盾,开始在网上上删除相关帖文。当天下午,发表在天涯、凯迪、新浪杂谈等BBS的举报信已经没法打开,相关内容则通过微博客等渠道,转贴到许多中小网站上。

13日下午5点,《财经网》刊发报道,《伊利放量跌停疑因网络公开举报各网站大规模删帖》。文中称“今天上午,各网站已几乎同时开始大规模删除相关帖子的行为,主要门户网站微博也同样开始删除用户发布或转发的相关内容”。

6月13日晚间,伊利股份在发布公告,将于6月14日起临时停牌 。伊利除发“澄清”声明,称该举报信“纯属捏造胡编,举报人张三林不是伊利正式员工”外,伊利集团的公关负责人还向媒体放话,称张三林年轻时曾组织“反革命活动”,被公安局“依法惩办”,这一说法也成为媒体人和网民的笑柄。整个晚上,伊利公关团队网络删帖的努力都在持续。

例如,6月13日下午,凤凰网制作了了“传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遭实名举报”的专题;6月13日晚间,“证券时报网”发表“伊利董事长潘刚被实名举报舆情分析”的文章,这些专题在第二天(6月14日)都已无法打开。事实上,到了6月15日晚间,许多中小网站上的网友转贴的举报信原文都被删除。伊利的公关之手更伸向了有能力做深度调查的传统媒体。事发第二天,也就是6月14日,许多财经媒体都未能刊发此事的跟踪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周斌财经版主编在微博客上抱怨“连夜大撤稿,差点开天窗,郁闷至极”。他说,“我估计今晚很多做新闻的人,会对那家牛奶公司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有该报记者在微博客上透露,《21世纪经济报道》在当晚收到了短信形式的禁令,被迫半夜撤稿。未刊发的报道披露,举报人张三林是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老部下,多年持续举报目的有二,一是在郑出事后受不公平待遇,二是替郑在斗争中落马抱不平。

此外,报道还透露:“举报人张三林在2005年已经完成检举信并送至最高检,但一直未有立案。其次,张三林的2000-2004年材料部分来自2004年当地司法机关对潘刚的调查,但不久调查被地方政要(应指内蒙前任党委书记储波)压下。”

中国经营报》记者晏耀斌在微博客上说,“本报记者还在前线战斗,不知道能够坚持多久。媒体被强奸,错不在媒体,大企业邀“官”来压,能咋办?”

《财经》杂志的母公司“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杨浪则说,今天,“那家牛奶公司”堵了所有媒体的口,却在所有相关媒体心里栽了!

原题目:伊利集团全力“公关”封杀董事长潘刚被举报事件报道

来源:法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