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直击长江中下游大旱 鄱阳湖变成大草原(组图)

 2011-05-27 01:5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南矶乡红卫村,村民万长柱承包的1万亩鄱阳湖水域干涸,湖草长到一尺多高,如同身处大草原。

鄱阳湖荒草疯长 鱼螺蟹死一地

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已然了无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千帆竞发万鸟翱翔的景象

“现在没有水,中心湖区都成了大草原。”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红卫村的村民感叹说。鄱阳湖,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丰水年份水域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可现在却因持续的干旱严重“瘦身”。占鄱阳湖面积约5%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辖范围224平方公里,是“世界重要湿地”。2011年的5月,保护区所辖的九个子湖,有八个干涸。5月的鄱阳湖,本应是夏季“洪水一片”,却呈现出冬季“枯水一线”的景观。鄱阳湖曾经那种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千帆竞发,万鸟翱翔的景象已经不再,如今的鄱阳湖面临着湿地锐减、生态受威胁、生产生活用水受困等严峻形势。

现场直击

中心湖区无水只有草

新建县南矶乡,地处鄱阳湖中心区域。往年每到汛期,这里就成了孤岛,出行只能靠船。昨天,当新快报记者租车前往南矶乡时,却有种来到内蒙古大草原的感觉。碧绿的湖草,一望无际,有风吹过时,还能看到远处有几头牛在悠闲地吃草。沿途走来,不时能看到在草丛中,或是零星的水域里,停靠着搁浅的渔船。

“我们这里四面环水,本来5月份可以划龙舟的,现在水都没有了,都变成了大草原。”红卫村的村民老邱说,当地人“靠湖吃湖”,他们村里的很多人都靠养鱼、捕鱼为生,这场突如其来的干旱,打乱了他们的生活。“我们的地不多,原本打算种些水稻的,谁知没有水,只能临时改种棉花。”

南矶乡乡长陈红桥说,往年的这个时候,他们都是在准备着防汛,没想到今年却变成了抗旱。而之前,为了缓解旱情,有关部门曾进行过人工降雨,但收效甚微。


小鱼螃蟹死在草丛中

5月本是汛期,但鄱阳湖却在这个时候失去了水,干涸的湖底,一眼望去的只有一片碧绿的湖草。当来到湖草中时,还能看到土地龟裂得一块快,裂缝能伸进一个拳头。在草丛中,随处可以见到干死的鱼苗和小螃蟹。成人巴掌大的蚌、密密麻麻的田螺嵌在泥里,到处都是,拿起一个田螺,拨开一看,肉厚实但已经腐烂。

在岸边,有渔民正忙着补渔网。“原本这个时候应该比较忙碌,可没水了,也打不了鱼。就把网拿出补补,等过段时间水涨起来了,还能拿出来用用。”渔民何姑说,他们有时闲得没事,也会驾驶小船到还有点水的小沟里去捕鱼,但往往是几个小时,才捕捞起几条小鱼。

作为产粮大省,江西每年可种两茬水稻,早稻一般在清明时播种,5月复播。但今年的干旱迫使不少农民放弃种早稻。在南矶乡,记者看到稻田里见不到半点水,多数地里没有插上新秧苗,去年割下的稻秆已经枯黄,歪斜地躺在田埂上。


养殖户损失超1500万元

南矶乡的乡长陈红桥说,乡里的水田受灾1000多亩,旱地有几百亩,目前都无法耕种。而养殖户的损失更是惨重,初步估算超过1500万元。如果灾情继续,那损失将无法估量。“乡里的人主要靠养鱼捕鱼为生,粮食和蔬菜都是靠外面供给,现在外面吃菜都成了问题。”陈红桥表示,目前当地的水根本就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及养殖要求。

“为了保护湿地,外面拒绝了来这里开工厂的企业。”陈红桥说,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这些年他们也在探索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寻求经济发展,比如走生态旅游之路。在他看来,鄱阳湖的湿地景观,以及冬季候鸟越冬,都是很好的卖点。

不过陈红桥一直没有找到愿意投资的开发商。原因除了交通不便,汛期出行只能靠船,架桥或者抬高路面的成本太高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害怕这里的血吸虫。今年的春旱和血吸虫风险的上升,显然更不利于他突破困境。

人物特写

没处下网,渔民只能外出打工

南矶乡的居民平日以打鱼为生,但昨天在该乡采访时,却发现沿湖的岸边和湖草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之前这个时候,我们这都是鱼腥味,现在只有山味和草味了。”老邱有点自嘲地说。

“今年是干得太厉害了。”老邱说,他已经60岁,活了这么大年纪,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旱灾。“没有水了,也就没有鱼了。”老邱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吸了一口。在他面前是水深还不如平常小河的鄱阳湖,已没有可以下网的地方。

村民老谢告诉记者,按照往年的情况,一年打鱼的收入怎么也会有7000元以上。而今年,因为干旱,鱼少,收入猛降。他有点担心自己年前借了几万元和别人投资养鱼,会打了水漂。

万长柱是南矶乡的养鱼大户,去年花了100万承包了附近一万亩湖域养鱼。虽然之前几年都还有些赚头,但今年入春以来的这场干旱,却让他倾家荡产。“买了一百多万的鱼苗和螃蟹,本想养大后卖个好价钱,现在却因为这场旱灾,全都干死了。”万长柱说,还有一个多月捕鱼期就要开始,但到现在湖里还没有水,他虽然拼命用抽水机从几公里外的小河抽水灌往湖里,但抽了一个多月,抽的水还不够蒸发。“总共损失都有三百多万元,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万长柱说。

“我们除了捕鱼外,没有别的技能,现在突然没事可干了,还真不知出路在哪里。”

一筹莫展之下,一些渔民只能背井离乡到外出打工,来供家里的小孩读书和维持生计。万长柱说,他也想出去打工,但现在投资了这么多钱,他实在不甘心。“他只有等待,希望水能尽快涨起来,也好补回点损失。”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以渔业为主的鄱阳、余干两县,今年的渔业收入不到往年的1/5,很多渔民甚至无法捞回本钱。鄱阳湖周边100多个自然村,5万多渔民的收入锐减。

灾情影响

鱼类将减产生态受破坏

江西水利部门认为,这段时间正是鄱阳湖区鱼类繁殖高峰期,湖区十几个鱼类产卵场干涸无水,严重影响鱼类繁殖,鄱阳湖区天然水产资源将大幅减少。

到鄱阳湖调研了多天的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认为,鄱阳湖缺水不仅严重影响湖区农业、渔业生产和湖区居民的生活,对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也造成极大危害。戴年华介绍,浅水性的鄱阳湖的水位与水量,将影响水环境。鄱阳湖严重缺水,严重影响水环境,进而影响水生态。鄱阳湖的水生态变化,将影响湖泊和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低、枯水位时间持续并延长,鄱阳湖湿生植物如苔草等乘势向湖心推进、入侵,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衍空间大幅度缩减,沉水植物将遭遇灭顶之灾,进而影响依赖水草产卵、占湖区鱼产量40%-50%的鲤鱼鲫鱼等的繁殖和索饵;特产银鱼同样也因干旱,进入不了湖湾湖汊产卵繁殖。

国际濒危物种白鹤越冬喜食的重要饵料马莱眼子菜和苦草,就不能萌发生长和繁殖,乃至干旱枯死;螺蚌是鱼类的重要饵料,是鄱阳湖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水质净化、污染降解发挥独特的生态功能。鄱阳湖干涸导致螺蚌大量死亡,从而影响食物链的上游物种,包括鱼类和水鸟,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江西33万人饮水困难

前几天的降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江西严重的农业旱情。但江西人口饮水情况仍不容乐观,还有33万人饮水困难。江西各地都加大了抗旱投入。截至目前,江西全省共投入抗旱人员近80万人。

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介绍,5月21日至23日的降水使江西北部农业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根据2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江西全省作物受旱面积已由此前的600多万亩,减少到193万亩;水田缺水面积为114万亩。但因降水对江河湖库及地下水补给有限,江西仍有33万人饮水困难,高于之前统计的23.5万人。

未来趋势

鄱阳湖水位缓慢回升

连日来,随着三峡水库补水效益的逐步显现,长江中下游水位出现全线回升。江西省水文局局长谭国良分析认为,鄱阳湖水位的提高得益于鄱阳湖五大河流来水增加、三峡水库加大泄流量等多方因素。

江西省水文局监测数据显示,5月25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10.88米,比一个星期前上涨了1.38米。湖区容积达12.5亿立方米。

5月21日至23日,江西省出现较强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雨量38.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赣东北,农业旱情得到一定缓解,部分江河水位小幅上涨。5月24日8时较21日8时,赣江、抚河、信江等河流分别上涨0.30米至1.06米。鄱阳湖及长江九江段涨幅为0.5-1米。但目前鄱阳湖水位仍严重偏低,入湖水流量大于出湖水流量,星子站水位比多年同期均值低4米多。

另外,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增加使得长江中下游水位回升,从而加大了鄱阳湖水外流的顶托作用,减缓了湖水外流的速度。

洪湖干裂见底 渔民挥泪上岸

被毁的生态系统要完全恢复,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一场多年未遇的特大旱灾,将昔日烟波浩渺的美丽洪湖,变成了一个淤泥场,渔船搁浅湖中,渔民没水喝,不得不含泪告别生活了一辈子的渔船上岸。

洪湖的渔业资源和水产养殖面临灭顶之灾,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是,洪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极大损害,洪湖管理局主管湿地工作的副局长晏儒洲昨日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坦承,洪湖的生态系统要得到完全恢复,至少需要10年时间。

洪湖80%的地方没水

据晏儒洲介绍,一直以来,洪湖就被当地人称为“水袋子”。如今,整个洪湖有80%的地方没水,20%的地方有点水,沿湖乡镇及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这场干旱对洪湖生态的破坏尤其严重。

晏儒洲告诉记者,自2005年洪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来,洪湖管理局每年都会人工投放500万—800万尾“四大家鱼”鱼苗,加上自然繁殖,洪湖的鱼类有了明显增加,但目前湖水枯竭,自然野生鱼类基本消失。

洪湖还有着长江中下游水生植物基因库的美誉,近几年,湖区管理局在加大保护各种水生植物力度的同时,还先后种植黄丝草10万亩,芦苇每年2万亩以上,使得洪湖的水草覆盖率达到70%,并恢复了7万亩的荷花带,洪湖的整个环境不断好转,水质明显改善。

而一场特大旱灾,导致大量水生植物死亡,鸟的栖息环境没了,各类夏候鸟明显减少。晏儒洲痛心地说:“没有10年,洪湖的生态很难恢复过来。”

部分渔民被迫住福利院

“半个月前,我给一个住在城里的朋友说洪湖干了,没水了,他根本不相信。到现在还有好多人不信,包括一些洪湖本地人。其实,不要说他们,就连我这个常年生活在洪湖上的渔民,我都无法想象洪湖水会有见底干裂的这一天。”说这话的是洪湖市螺山镇渔业新村书记徐成连。

从某种意义上说,渔业新村不能称之为一个“村”:该村269人常年住在船上,以打渔为生,“船就是我们的屋”。但现在,全村72条大船全都干在湖坡上动弹不了。徐成连回忆,从今年3月20日起,洪湖开始见湖底,到5月10日就全干裂了。全村开始还极力维持着在船上的生活,但到了5月16日,渔民们就坚持不下去了,“湖里的水越来越少,到处是淤泥,船划不动了,生活资料无法获得供应。最让人心急的是没水喝。”

徐连成赶紧将问题反映到镇里,镇里经过了解,决定渔业新村全体村民上岸生活,“再不抓紧时间,渔民会被整体困在湖里。”

5月19日,渔业新村渔民开始出湖,但有30%的人不想走,心有不舍。但第二天就全上岸了,“不上岸就只有一条路:渴死!”徐连成说。

这无疑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大事,年纪最大的张奶奶已经90多岁了,“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严重的干旱,更没有吃不上水,过去一直没有上岸住过,一年也就是上岸一次。”水和船就是她的全部,可如今,她也被这场空前旱情逼上了岸。临开船的时候,大家把锅碗瓢盆都带上了。螺山镇民政所的单兴国说,那天,包括张奶奶在内的很多渔民都哭了。

来源:羊城晚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