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大都市生活和工作的外地人,四十岁前我实现了“财务自由”的理想,即不靠工资,靠投资理财的收益就能维持舒适的生活,从而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家人自驾周游全国并到美国攻读MBA。很多朋友问我,一个中产阶级如何能做到这一点?理财的“第一桶金”从何而来?
答案很简单,第一桶金来自于储蓄。由于生活经历的迥异,我和太太在储蓄这个问题上占据两个极端。我是极端节俭派、“守财奴”,天生爱好数字,喜欢看着数字蹭蹭蹭往上涨。太太则相反,是现世的享乐主义者、“消费狂”,认定钱不花就是废纸。爱美食、逛街、旅行、看演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是月月光。在我眼里,她没有财产积累,实在是浪费了很多钱。在她眼里,我没有享受生活,实在是浪费了生命。
婚后我们一直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的冲突,我认为储蓄和投资理财非常必要,她认为不能为了数字降低现有生活质量。我觉得很多衣服都还能穿,她则认为不好看,应该统统扔掉。我觉得公务出差本身就是旅游的机会,无需自费出游,太太则喜欢自助旅行。我们都想把对方拉向自己的阵营,彼此有斗争也有妥协。
为了激励太太储蓄,让她看到储蓄的好处,我制定了一个“储蓄奖励”计划。即她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主动存钱,剩下的还像以前一样花,家庭消费都是花我挣的钱。她存多少,我就补贴她多少,都存在她名下。太太一听很高兴,第一个月就从工资中拿出5000元,我就补贴她5000元。这样第一个月她就存了1万元。太太感慨到:这之前工作了很多年,不过存款只有3万。现在一下子就有了1万,真是感觉太棒了!一年之后她名下的存款额就变成了12万。看到存折,她也高兴得合不拢嘴。她说: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储蓄实在太重要了!乱花钱是很爽,但看着存款数目往上涨更有成就感啊。
于是第二年,她主动增加了存款额,还逐月增加,我的补贴也是相应增加。到了第二年年底,太太看到数字又是喜笑颜开。为了奖励她的储蓄行为,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支持她用存款给自己买了一辆车。这一计划使她受到了教育,明白了储蓄的好处。2003年我们一起去了黄山,还借出差之际一起去了澳大利亚和三亚。太太会享受生活这一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也渐渐改变了对于消费的很多固有观念。
每次因为花钱意见不一致而争斗时,我们都想:要是找一个金钱观一样的配偶该有多省事。正好一对朋友老公是消费狂老婆是守财奴,他们也经常处于争斗与磨合之间。大家交流后发现,守财奴还是应该和消费狂结合。如果两个守财奴在一起,除了金钱数字没有任何生活品质;两个消费狂在一起,早就向守财奴借债了。
从此,我家建立了家庭理财的模式:由我来打理家庭的收入、投资和理财,由太太负责消费、记帐和预算,大的支出共同决定。我们互相信任、分工明确、各尽所长。
这样,我们迈出了投资理财的重要一步。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理财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