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重点小学
【看中国记者张颂宇采访报导】近日,网上流传的一篇《幼升小中间人开价参考价目表》贴文,明标北京近廿间小学的“中间人开价”,引起家长热议。昨天(29日)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这些行为“肯定违规”,但又澄清说,如果家长以“捐资助学”方式将钱交到政府财政账户,且拿到捐助证书,则无法认定为违规。名校收取择校费虽不是新鲜事,但市教委的“说明”听在家长耳里格外刺耳。有分析认为,官方说法反映出的是中介与校方的“利益之争”。
家长热议入学价码 爆出校方收费话题
近日网上流传的《幼升小中间人开价参考价目表》贴文,明标出北京近廿间小学的“中间人开价”,价格从三万到十二万元不等,引发家长热议。
业界指确实有人花廿万元得以进入重点小学。广东一名吴姓先生向《看中国》表示,这种新闻没什么好大惊小怪,因为他自己就在2003年曾帮一个同事的小孩牵线进入广东中山大学附小,当时其朋友共花了五万块钱外加一份礼物,给任职该校的某人。“我帮个同事搞入是5万和一个礼品,礼品我没看不晓得他送什么。”他说这些事在中国都是公开的秘密!
虽然花钱进好学校不是新闻,但不少家长在议论过程中,认为展示的标价太低,进而又爆出校方也收费的话题。校方加上中间人费用,最多有高达廿五万元的。
网上家长所晒出的“幼升小”价格中,有人表示:“进某重点小学本部,学校官价六万,中间人要七万。”一名网友“ruiqian”更爆料说有朋友“连中介带学校,花了25万元。”
市教委澄清“违规与捐款”界线 家长反弹
对此,北京晚报3月29日报导,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行为肯定违规,但如果追究责任,还需看钱是怎么交出去的。
“如果钱是交给了所谓的中介,那应该属于刑事案件,可以告中介欺诈,因为义务教育按规定是不收费的。”“如果钱是由学校收取的,那么家长可以直接举报学校违规。”
“如果家长以捐资助学的方式,将钱交到了政府的财政账户,并且拿到了捐助证书,那么这种交费无法认定为违规。”
但对于官方这种“捐款与违规”说明,听在家长耳里格外刺耳。北京晚报报导,有家长表示,捐资助学基本都是“被自愿”的,“我们不敢不自愿”。况且,交钱是否与升学挂钩根本无法界定。给中介的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怎么算欺诈?交给学校的钱, 几乎没有哪所学校会给收据,拿什么凭证举报?面对“幼升小”的天价入学费,家长似乎只能做弱势群体。
曾帮朋友牵线入学的广东吴先生则认为,中国现有制度规定学校只收本地生,“但不会公开他们收了哪些学生,就像不会公开财政一样。”
中介与校方的利益之争
武汉的网络时评作者“真言”向《看中国》表示,所谓的“捐资助学”在大陆极为普遍,“几年前我的孩子上小学时就被班主任以存款的方式玩过,90年代存50元钱一年,存款时说是只捐利息,可最后什么也没了,直到离开学校时也没见退过。多数家长对此无可奈何,只当是在大街上丢了钱。”
他表示:“都知道是一种腐败,但都无力抗争,你若抗争,倒楣的是自己的小孩!”
对于市教委的说法,他认为背后反映出的是利益之争。他分析教委所言是为学校打马虎眼,欺骗社会舆论,“其实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所在,那个捐助证书简直太好搞了,学校就能搞定,有了这个,谁能奈何他?!”他并直批,“这种腐败下的教育制度造就的就是腐败的人才,看看众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能在班里当个小干部而使出的浑身解数,就会明白。”
他进一步解释,新闻反映出的是学校和中介之间的利益之争,“教委怕民众知道真相后,不再继续‘被迫捐款’,从而断了财路。”所以市教委说法是“明里批中介捞钱,暗里支持学校藉捐款捞钱。”
附:北京幼升小中间人开价参考价目表
西城:
实验二12万
北京小学8万
育民8万
黄城根6万
实验一5万
育才5万
中古5万
奋斗3万
海淀:
中一10万
中三10万
师大附小8万
RDF小7万
中二5万
中四3万
东城:
景山8万
府学6万
史家胡同6万
光明3万
- 关键字搜索:
- 网曝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