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是谁击破了日军十八师团不可战胜的神话(图)

记远征军驻印度最高指挥官-郑洞国将军

 2011-02-27 14: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郑洞国将军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商溪乡,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之一。他青少年时代受孙中山先生思想的感召,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东征北伐,屡立战功,在黄埔军校学生军中崭露头角。“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强占我东北三省,入侵热河,进逼长城各口,郑洞国率部在古北口一带的古长城上,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浴血奋战,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是最早参加抗日的国民党将领之一。

抗战爆发后,郑洞国纵横驰骋,转战南北,先后参加过保定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卓著,曾被誉为国民党军队中的名将。

谨以此文缅怀郑洞国先生以及无数战死在异国他乡的先烈,并回击日本篡改侵华历史的无耻行径!

一、临危受命出征印缅战场

1943年初,郑洞国与夫人陈碧莲在巴东乘小火轮溯江而上。

小火轮在江中整整行驶了3天方才到达重庆。次日,郑洞国前往蒋介石侍从室报到。傍晚,郑将军准时来到蒋介石在军委会办公处。郑洞国和蒋介石交谈了大约五分钟,一位侍从副官进来,引众人至隔壁餐厅用餐。

饭毕,蒋介石用严肃的语气说:“郑军长,这次请你回来,是想要你担负一项重要任务。”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我们准备委派你去印度,担任中国驻印新一军军长。你的想法如何?”

事情已成定局,郑洞国服从命令,接受差遣。一切准备妥当,已是3月下旬。郑军长率军部人员乘军用飞机飞抵昆明,与正在那里的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首次会面。

在昆明停留几日后,军部人员分乘两架军用飞机飞往印度兰姆珈训练营地。兰姆珈营地原是英国修建的一所战俘营,面积相当大,改造后各种设施都很齐全。当时驻印军总指挥部和直属部队及新一军都驻扎在这里。

由于驻印军在兰姆珈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美国装备和训练,所以在这个营地里,专门开办了由美国人执教,中国方面负责行政管理的军事学校——兰姆珈训练学校。除了驻印军各级干部要在这里轮流受训外,国内准备接受美械装备的13个军的部分师团级军官,也分批空运到这里受训。训练时间一般分为六个星期,先后在这里受训的军事人员达1万人。有些技术性很强的兵种,如军事通讯专业,除了军队内部选派外,还在国内招收了不少高中学生。这些青年人爱国热情高,文化素质好,掌握技术很快。大多数中国的通讯专业学员能在三四个星期内熟练地掌握美国一般通讯人员需要3个月时间才能学会的技术,美国教官对此大为惊奇,一再称赞中国人聪明能干。

驻印军在缅期间,由于远离祖国,又受洋人欺负,因而士兵们的爱国思想比较浓厚,郑洞国将军及时督导各级军官和政工人员随时抓住机会进行爱国教育,创办了一份《军声报》,经常报道国内外大事,另外还成立了剧团,常常到各部队去巡回演出,这些都对鼓舞部队士气起了很大作用。

郑将军在驻印军中开展工作困难重重: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搞好同美国人的关系,因为中国驻印军组建之初,史迪威将军出于他坚持建立殖民地式军队的一贯主张,提出“要中国士兵不要中国军官,尤其不要中国将领”。拟将驻印军营以上军官全部由美国人担任,准备接替中国军官的职务。中方坚决抵制,才使这一图谋未能实现。另一方面,又必须在骄傲自大的美国人面前小心翼翼维护国民政府和中国军队的威信和利益。同时为了顾全大局,还不得不拿出相当的精力设法平息和调解部队中对美国人的种种不满情绪。为此,郑将军曾花费不少时间到各部队巡察,在了解和掌握官兵心态的基础上,对将士们晓以大义,多方安抚劝导,尽量避免激化矛盾。

新一军各师和总部各直属部队在兰姆珈营地受训半年多。1943年10月,缅甸雨季结束,各部队陆续向前线挺进,按作战计划投入到对日寇的反攻。

二、筹划反攻及修筑列多公路

1941年初,日本法西斯军队在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积极推行其“南进”计划。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此后日本军队以咄咄逼人的态势,与美、英等盟国在东南亚和整个太平洋地区开展激烈争夺。在亚太地区,中、美、英三国出于共同的战略需要,加紧酝酿建立军事同盟,以便对日协同作战。

1942年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我国主要国际交通线“滇缅路”被切断,从此盟国的援华物资只能依靠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运。由于补给量极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要,国民政府迫切需要重新打开这条供应线。

1943年11月2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著名的“开罗会议”。在会上进一步商讨了对日作战问题,中国方面希望尽快发动反攻缅甸的战役,并再次表示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按计划分由列多和保山进攻。攻击路线的选择,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郑洞国当即召开了团以上人员参加的军事会议。根据当时我军的实际情况,郑将军认为确定进攻路线应考虑问题:第一,便于大兵团作战,尤其要便于发挥驻印军比较优良的重装备的威力;第二,能迅速进出缅北地区切断敌人的交通线,一举而向孟洪、八莫等要点攻击;第三,公路修筑比较容易,并且成为日后使用率高的地区。会议最后决定的路线是从印度三省东北端的列多起,经大加卡崎岖绝径的野人山区、胡康谷地的新平洋南折至孟洪、密支那迄八莫与滇湎路衔接。

最初参加修筑的部队是我工兵第十团,及美国的两个工兵团,还有雇佣的一些当地劳工。这时雨季尚未来临,地形较佳,筑路机械充足,工程开始时速度尚称迅速。5月以后,雨季来临,加上临近野人山区,终日阴雨泥泞,疫疠肆虐,工程进度为之大减。中美工兵部队克服了重重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其血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如期完成任务。1943年12月27日将长达116公里的列多——新平洋公路路基修通。

1944年雨季以后,中国驻印军继续乘胜前进,经浴血奋战相继攻克八莫、南坎等重镇,中美工兵部队随大军之后赶筑公路,连结各点,并与滇湎公路相衔接。至此,列多公路全线竣工。

三、反攻缅北战役

日军第十八师团是一支惯于亚热带丛林中作战的精锐部队,曾在日军发动的东南亚诸战中连连获胜,号称“亚热带丛林之王”。是我驻印军反攻缅北战役前期战斗中的主要对手。

1943年10月中旬,根据史迪威将军的部署,郑洞国将军指挥我新三十八师、新七十二师于雨季结束后,分三路向新平洋、于邦一线挺进。胡康谷地的争夺战由此展开。

胡康谷地由大洛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这一地区多为原始森林,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一些地段水势汹涌,舟楫亦难通航,素有“绝地”之称。在地形如此复杂的地方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对于刚刚学会掌握美械装备,并不十分熟悉热带丛林作战的我军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12月中旬,郑洞国将军委派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将军同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先后亲临前线指挥督战,我军士气愈振。该师在美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发动猛烈攻击,战斗极为激烈。双方均伤亡惨重,最后终以我军胜利、日军失败而告终。这次战斗的意义不仅在于给予第十八师团以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号称所谓“亚热带丛林之王”的日军第十八师团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全军将士的作战信心和勇气。

中国驻印军近10万抗日健儿,肩负着祖国的重托,与英美盟军协同作战,战胜了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异常险峻的地理环境,修筑了一条全长560余公里的公路,并铺设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输油管道,使抗日战争物资再度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大陆,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同时,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在盟军支援下,基本全歼日军第十八师团、第五十三师团、第五十六师团各一部,先后击毙日军10余万人,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凶焰,牵制住了日军“缅方面军”的预备队,为收复缅甸及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8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边境线外,与英美盟军进行战役上的协同作战这还是唯一的一次,并获得了最后胜利。

从1942年春,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到1943年10月开始的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战役,先后有数万名抗日将士壮烈牺牲在异国他乡,其中大多数阵亡官兵至今还长眠在缅甸的崇山峻岭中。他们的遗骸虽然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但其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精神将永远为祖国人民所怀念。而作为中国驻印军最高指挥官的郑洞国将军,以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及协调同盟军之间关系的出众本领,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抗日战争的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来源: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