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海外华人谈教子经

 2011-02-17 13:0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华尔街日报”1月8日刊出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新着“虎妈的战歌”书摘,这篇“中国母亲何以更优越”引起广泛反响,“华尔街日报”网站就有4000多篇评论,“脸书”社交网站也出现大约10万份评论。“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引发了中美教育理念之争。

到底哪一种教育方式更适合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家庭呢?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渥太华华人社区服务中心移民安顿服务部主管杨志光先生和华人社区的几位家长。为尊重个人隐私,华人家长均采用化名。

杨志光:家长需因材施教

杨先生说:“西方的教育更重视个人发展,注重自由的表达和启发式的教育。东方则重视老师的权威性,教条模式。比如上历史课,很多课文要求孩子死记硬背,而没有启发孩子的个人思想和创造性。这是东方教育的不足。”他还说:“不能绝对的说哪种教育方式更好,最重要的是每个孩子性格、兴趣不同,家长应根据情况而行。”

杨志光建议家长和孩子做理性的交流,不要用权威的方式。对于一些华人家庭子女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的现象,谈到造成隔阂的原因,杨志光说:“移民加拿大的父母要注重孩子在加拿大读书的经验,因为本地的老师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不会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做一件事。老师对学生们很尊重,师生间的关系也很融洽。所以,如果孩子回到家里,家长用权威的方式对待孩子,他们就会觉得很不满。”

教子经之一:家长权威型

望着17岁儿子的一头“长发”,王茹天天催着他去理发,可是儿子却无动于衷。直到有一天把他逼急了才实话相告,说再留两个月就去剃光头,然后把头发捐给癌症病人的服务机构,让他们做成假发送给有需要的人。让王茹欣慰的是儿子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而让她烦恼的是儿子不愿主动跟她说心里话,平常的聊天只限于家常闲话。

回想起多年来对儿子的管教,王茹觉得自己曾一度走入误区。只是当自己意识到错误时,儿子已长大了。儿子是在国内出生的,8岁才来加拿大。小时候个性很强,是那种你说向东,他偏要向西的孩子。总爱跟老师,母亲对着干。按当时国内老师和家长的看法,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当然,现在她明白,那不过是小男孩希望通过与众不同的举动来表现自己,从而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但当时的她却觉得很没面子。经常儿子不听话就给一顿打。渐渐的对儿子的体罚也成了习惯。直到有一天,儿子在犯错后,以很不屑的口气对母亲说:“不就一顿打嘛,痛一下就过去了,你还有别的招吗?”儿子这句话终于让王茹下决心放弃体罚这一下策。

像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王茹总是希望孩子在生活中少走弯路,少碰壁,多年来习惯于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儿子,希望他按自己的价值观去待人接物。而儿子却觉得母亲的那一套在与同龄人相处时根本就行不通,久而久之,他觉得母亲不理解他,也不能给他实质的帮助,遇到事情也就不愿意回家说。

教子经之二:理性交流型

13 岁的珍兴趣广泛,性格开朗,且乐于助人,是学校学生会的主席,很受同学欢迎。9月份将入读利斯加高中的天才班。珍的妈妈林明说起对孩子的教育还颇有一番心得:

林明一直很重视与女儿的沟通,从不采用高压的方式管教女儿。她认为对孩子有一些规定,要求是应该的。比如,她限制女儿上网时间,督促女儿每天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做事的效率。孩子总是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林明从不以强制的方式惩罚孩子。她认为要试着理解孩子,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林明一直保持与女儿敞开心扉的交流,鼓励女儿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女儿也愿意把心里话告诉妈妈。

珍的兴趣很广泛:最喜欢画画,另外还弹钢琴,打排球,篮球,并参加各项比赛。林明与先生对此非常支持。她先生经常接送女儿和同学参加球赛。林明与先生还尽可能帮助女儿参与公益活动。

教子经之三:言传身教型

在联邦政府供职多年的钟健是如此形容自己上十二年级的儿子:爱玩,好交朋友,同时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可贵的是:儿子在学习上用功全是自觉自愿的,从不用家长敦促,家长反而时时劝他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儿子喜欢社交活动,经常参加各种聚会。对此钟健从不阻拦,而且不管多远、多晚,都不辞劳苦地开车接送。

问起他对儿子最大的期望是什么,钟健说希望儿子做一个有同情心,有善念的人,知道将来要对社会尽一份责任。他认为,一个有同情心,有责任感的人自然就会有努力、上进的动力。他的教育理念是:言传不如身教,家长首先得做好、做正。他从不给孩子灌输职业高低贵贱的观念,而是鼓励儿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要对社会有益就行。

与别的孩子一样,儿子也经历过“青春叛逆期”,钟健的做法是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从不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他。有一次,钟健发现儿子有事故意瞒着他后,并没有生气,反而提醒自己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就得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永远的支持与尊重。

圣诞节期间,钟健意外地收到17岁的儿子给他写的一首诗,大意是:我能感受到你对我的善。虽然你从没有说,但是我知道,你为我做了很多很多……

谈到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杨志光先生认为:“在加拿大,道德教育往往来自宗教,而非学校。如果让一个孩子有机会接受宗教的影响,也能对亲子间的沟通有好处,但是,好与不好,还要看父母对宗教的态度来定。”

来源:大纪元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