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美两国对《京都议定书》的不同观点

作者:郑义  2011-01-25 08:5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京都协议》是国际上第一个试图减缓全球变暖的具有法律效用的文件。但各国之间存在分歧,中国签了字,但不承认硬性的减排指标;美国干脆就没有签字。

美国不签字,主要有三条理由。一是,《京都协议》使用的是行政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事实上是行不通的;二是,森林面积应该折算成减排成绩;三是,中国、印度等废气排放大国没有减排责任,全球减排也是实现不了的。

今天我们来谈谈这第三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不是也应该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

中美两国的观点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中国坚持《京都协议》的一个重要原则,叫“共同而有区别”。就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但发展中国家可以不和发达国家一起承担硬性的减排指标。发达国家要有严格的减排数字,因为气候主要是你们搞坏的。

美国则认为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太大,比如中国已经成为废气排放世界第一。如果中印等国不承担减排责任,任何国际协议都只能是一纸空文。

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个国家立场很相近,并且建立了稳定的磋商和协调机制。因此,被大家称为“基础四国”。

平心而论,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纽约时报》2006年曾经发表过一篇批评中国大气污染的文章。认为在未来25年里头,中国烧煤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可能超过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总和,比《京都协议》的标准超出5倍。仅此一项,《京都协议》就彻底告吹了。

据专家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一倍,并将占全球二氧化碳增加总量的将近一半。如果中国不承担硬性的减排目标,《京都协议》不就成了一个笑话?

但中国官方也不是没有道理,温室气体浓度太高确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历史上发达国家排放了太多的废气,说大气主要是他们搞坏的,他们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也是言之成理的。但后来居上的排气大国不承担责任,全球减排也确实会落空的。

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兼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不接受有法律限制的减排数字,还会产生另一个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根据美国政府的估算,如果美国加入了《京都协议》一类的国际气候协议,美国的制造业将大量地转移到中国,因为除了巨大的工资差距,现在又加上了一条减排。而中国是不受减排指标限制的,那么后果如何呢?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环保指标差距很大,环境执法事实上也是有法不依。要达到同样产能,势必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工厂,搬到中国之后,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将大大超过原先在美国的。要真是这样,还谈何全球减排呢?

看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是否也应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硬指标,这真是一个很费斟酌的问题。


(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RFA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