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曹长青:胡奥记者会一团浆糊

 2011-01-25 02:5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6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跟奥巴马总统会晤,被各方瞩目。尤其是最后的中美元首记者会,人们更加关注,一是因公布两国达成的协议,二是胡锦涛在会上接受记者提问。胡以前访美,都不接受记者提问,这次破例,让人们好奇和关注。

但这个中美元首记者会,却几乎让所有人失望。不仅内容像专家们预测的那样,双方统统说套话,没有任何新意,而现场的技术错误更让人大倒胃口。

首先出错的是美国,竟然没有安排同声(同步)翻译,而且胡锦涛和奥巴马这两个国家元首,还都事先不知道。一般外国元首访美,开联合记者会时,如果对方不懂英文,美方会安排同声翻译,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方面来宾。尤其是在电视现场直播时代,更必须这样做,因为不能出现让当地观众听不懂的语言长时间左右听觉的难受状况。

用中文折磨美国人

这次胡、奥一上台,都各自戴上耳机,说明是准备通过同声翻译,来听对方的发言。但是,奥巴马长篇大论地讲完之后才发现,记者会竟然没有安排同声翻译,而是在他讲完之后,由美方的翻译,再把他的话,在现场全部翻译成中文。这就出现从没有过的电视乏味场面,全体与会的记者,更不要说,在电视机前的成千上万的美国观众,就等着听那个翻译,把奥巴马的话,用中文又说了一遍;对于那些根本不懂中文的美国电视观众来收,简直是活受罪。而对我们这些完全懂中文的人来说,听一遍洋腔洋调的、比奥巴马本人口气更软的、感觉要讨好胡锦涛味道的中文,也不那么舒服。

而轮到胡锦涛讲话时,他更是长篇大论,而且也像奥巴马那样一气呵成。于是美国观众们,又一次干瞪眼。而且胡锦涛又是那种相当呆板、表情僵化的领导人,他习惯照着稿子念,说话速度又比较慢。可想而知,对那些美国观众,还有电视台等待评论这个记者会的(不懂中文)专家们来说,等于是忍受慢工虐待的“水刑”。

在美国主要电视上直播的记者会,说一种美国人根本听不懂的语言,又时间那么长,这在美国几乎是从没有过的。所以,记者会一结束,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有线电视福克斯台的女主播凯莉(Megyn Kelly),第一句话就问来宾,这个记者会到底乏味到什么程度?来宾之一的美国知名的《富比士》杂志的出版人富比士(Steve Forbes)说,这简直是对我们忍耐力的一种考验,好在我们还没走,还挺在这里。美国其他主要有线新闻台像CNN等,也都一致评论说,这个记者会相当“乏味”!

新华社记者“造假”

而人们更关心的回答记者提问,也出现了状况。事先中国方面就坚持,只能开放四个记者提问,两个来自中国,两个美国的。

最先提问的两名中国记者,一个是中央电视台的,另一个来自新华社。这两个机构,都是中国政府的宣传喉舌,所以这两个记者的提问,跟在国内时一样,对胡锦涛完全不提任何挑战性问题,反而像是事先串通好了的,非常配合胡在记者会上的讲话。而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提问,这两名中国记者则相当尖锐,甚至咄咄逼人。

对中国那两名记者的提问,胡锦涛明显早就有所准备。因为从现场画面可以看到,胡锦涛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不断低头看稿子念。更精彩的是,连中国配备的那位现场英文翻译,也明显事先知道胡锦涛怎么回答,因他的翻译用词文绉绉的,是文章化语言,而不像现场口译。

其实中国领导人这种记者会“现场提问造假”并不罕见。例如2005年中国人大会议后,温家宝主持的那个著名的“中外记者会”,就有这种情况。温讲话时引用文言文的中国古语,回答印度记者时提到印度梵文古诗,那位中国官方翻译竟都能“同步”熟练地“译”出来。最绝的是,温家宝提到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时,只给了姓氏(即last name),那位翻译就能译出英文全名,显然事先知道温的回答内容。就跟这次新华社记者跟胡锦涛的“串通”一样,是异曲同“共”。

中国人权,胡没听到

但两名美国记者的提问,却跟中国记者正相反,他们都对本国总统比较严厉,对奥巴马的提问具有进攻性。但对胡锦涛则比较客气。第一个提问的美联社记者,问胡锦涛中国人权问题,胡锦涛竟因没有同声翻译而没有听到,所以没有回答。白宫荒唐的技术错误,给了胡锦涛一个绝妙的躲避机会。

后来第二个美国记者提问时,再次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问胡:“我的同业刚刚问了你一个有关人权的问题,但你并没有回答,我怀疑我们能不能得到那个问题的答案。”胡锦涛解释说,“刚刚那个问题我没有听到。”于是给了美国电台评论员们一个绝佳的调侃机会:没有同声翻译,正好让胡成为人权问题的聋子。

胡锦涛显然也是对这种泛泛的人权问题早就有准备,所以,长篇大论一通,中国政府解决了十三亿人吃穿住行,人权多么进步等等;最后强调,人权问题,不只是普世价值,还要根据各国的国情。

美国记者问题太笼统,也给了胡锦涛躲避的条件。如果他们直接问:你们什么时候释放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人权律师高智晟在哪里?胡可能就会很尴尬。美国记者的提问显然表现出对独裁国家领导人的一贯做法不了解,不懂得怎么“尖刻”。他们还是对付自己民主国家的领导人比较内行。

总而言之,这是我在美国多年,见过的国家元首级记者会中,从技术到内容都最差劲的一次。

2011年1月21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京华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