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也叫砚台,是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作为与毛笔和墨配合使用的工具,很古的时候就有了。现将古代有关砚台的各种知识收录于下:
砚田古代人把砚台比喻为地亩田产,指文化人靠写文字即足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唐庚诗中所说“砚田无恶岁”,亦即此义。另外,民谚中有“但留方寸地,好与子孙耕”,既指保护有限的耕地,也指砚田,意思是表明把文化传承下去无比重要。
砚池指砚台中储蓄水的凹陷之处,也叫墨海、墨池。除了指具体功能,言外之意系指别看砚台是一块小小的玩石,但它一经文化人巧夺造化之后,就能通过挥写文章达到掀起巨浪,能量就像大海一般,几乎就等于“知识就是力量”的含蓄表达。
砚铭历代文人往往在自己所喜好珍爱的石砚背面刻上诗词、警句、座右铭、心愿,转赠承递次序,等等,称之为砚铭。有些砚铭本身就具有珍贵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四大名砚指端砚、歙砚、红丝砚和澄泥砚。
清宫御砚历代名贵的砚台皇宫里都要收藏,供皇帝欣赏使用。不仅如此,清代皇帝还规定,产自东北的松花砚只准皇家使用,称御用砚。其他人要用得皇帝赏赐才行,否则便是犯法。
《砚史》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著,书中记述了26种,对端砚、歙砚详加品评。在阐述历代砚台形制的同时,还对石质进行探讨,认为发墨性能优劣是石品的关键所在。
《砚笺》宋代高似孙著,共四卷,收录42种砚台款式,并附有诗文。
《砚谱》杂录砚名产地及掌故,并引用欧阳修、苏轼、唐询、郑樵等人的论砚说法,原著者未署名或佚失,疑为南宋时代人著述。
古老的砚台防蛀技术用石料磨制的砚台,除了能研墨之外,还具有防蛀虫的功能。由于经过挑选的砚石当中大多含有硫、磷等成分,在研磨的过程中,很微量地融入墨汁当中,这样就起到了使墨色油润生辉和防止虫蚁咬蛀墨迹的特殊作用。
聪明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秘密,所以在制作陶砚的时候,往往在特制的陶泥中加入铅丹,古人所谓的铅丹是由墨铅、火硝、硫黄、食盐、白矾等加工而成的。所以说,砚台还是中国古代艺术品防虫蛀的独特技术成果之一。
- 关键字搜索:
- 古代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