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是终其一生不停的在成长与改变,而改变最快的时期就是童年。婴儿刚出生时,他大脑中的神经元比他成年以后的还更多,但是因为大脑用掉他重量十倍的能源,所以婴儿自出生后,大脑便一直不停的在修剪,把很少用到的神经元修剪掉,把常用的联结成强的回路。决定谁被留、谁被删的就是经验,尤其是童年的经验。
我们的感觉皮质区在幼年时就已成熟,掌管情绪的边缘系统在青春期前也发育完成,只有掌管自我控制、理解力、抑制力的前额叶成熟最晚,要到十七、八岁才成熟。童年和青春期的情绪管理经验,对大脑神经回路的形成很重要,童年更是一生情绪特质形成最重要的时机,这时期养成的习惯会崁入神经网路的基本架构中,不太会因后来的经验而改变。
最近的研究报告发现童年的精神受虐(被讥笑、排斥、忽略)会改变基因,造成长久性的伤害,如忧郁症和自杀。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的神经学家解剖了三十六名突然死亡者的大脑,其中十二名为无受虐纪录的自杀者、十二名为曾受虐的自杀者,十二名为车祸意外死亡者。他们发现童年的受虐会改变下视丘--脑下垂体--肾上腺(HPA)这个压力反应机制,增加自杀的倾向。小时候情绪的创伤造成大脑永久性的伤害,包括结构上的改变,如联结两个脑半球的胼胝体变小。
过去“行为主义”盛行时,很多人说孩子哭时,不要抱他,抱就是鼓励他哭,要等他不哭了才可以抱。忘记了婴儿不会说话,哭是他表达需求的方式,不准对他的需求做反应,等于是忽略他。
现在的做法是婴儿的摇篮直接放在母亲的床旁,使婴儿眼睛一张开就可以看到熟悉的脸,给予他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情绪成长最重要的条件,直接影响他人格的成长。父母应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从观察父母的待人接物上,学习自己的情绪管理,例如四两拨千斤,用幽默来化解尴尬及用正向思考来处理问题。
父母更要在孩子情绪风暴未形成前,跟他谈,把情绪化解掉。目前坊间很流行的用殴打不倒翁来出气,是个错误的情绪教育方式,这只会使愤怒者愤怒的情绪更亢奋,因为它更加活化大脑愤怒的神经回路,而且养成迁怒、泄愤的坏习惯,从研究得知,负面情绪应从认知去化解。
哈佛教授凯根(Jerome Kagan)的长期研究发现孩子的脾气是可以改的,四个月大听到巨大声响会吓哭的婴儿,长到四岁再测验时,只有一半还会如此,小时候害羞的孩子,长大不见得害羞。所以只要给予适当的教导,孩子先天的脾气可以被导正。凯根认为“情绪维持几秒,心情维持一天,性情终身打造”,他教父母从情绪着手,改变心情,稳定成性情。
在现在讲究人际关系的社会,教导孩子妥善管理他的情绪,是给他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不可等闲视之,更要从小做起。
- 关键字搜索:
- 童年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