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特多政治隐喻的猜想﹖

我记得当年追看国内人气电视剧《雍正王朝》,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幕,便是仍未获康熙授予王位的雍正,为满清国库向一众大臣、皇亲、国戚追收欠款,因为过于雷厉风行,任谁都不卖帐,结果弄得自己四面树敌,焦头烂额。当时国内坊间都说,那是影射正为国家清算“三角债”,而弄得自己灰头土脸的总理朱镕基。

雍正vs.朱镕基 汉武帝vs.胡锦涛

不久之后,国内又有另一套人气电视剧《汉武大帝》,描述仍未成年登基的汉武帝,如何在窦太后(武帝祖母)的阴影之下,忍气吞声,默默巩固权力,结果磨剑十年,终于得以掌权。当时在国内又引发另一轮政治联想,说这不是影射在江泽民的阴影之下,那个诚惶诚恐,生怕行差踏错,结果两届党代表大会(10年)之后,才得掌权力的隔代承继人胡锦涛吗﹖剧中其中一个让国内同胞议论纷纷的情节,就是窦太后交出虎符(兵符)给汉武帝的一那幕,那不是影射胡锦涛接掌总书记时,江泽民却仍未交出兵权,未能一并顺利接掌中央军委主席一职,要直到2004 年,胡才正式接掌军权吗﹖剧情对照政治现实,不是丝丝入扣吗﹖

剧中又描述汉武帝励精图治,为的是深信“汉、匈必有一战”,所以必须秣马厉兵,及早为国家储备国力。有好事之徒,又尝试对号入座,找出谁是现代匈奴?那是美国?日本?还是俄罗斯呢?而剧中的闽越国就必定是台湾,不是吗?与匈奴决战之前,必先平定闽越国。

《让子弹飞》引发政治隐喻横飞

近日,国内亦有一套电影,不单票房大收,还引发新一轮政治猜谜、解读的热潮,那就是姜文自导自演的《让子弹飞》一片。

那是一套以民国初年为背景,由姜文饰演的土匪张麻子,冒充由葛优饰演的县官马邦德,往鹅城走马上任,惹上由周润发饰演的当地土豪恶霸黄四郎,结果恶斗连场,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斗智斗力的故事。

国内无论网络以至坊间,都兴致勃勃的讨论,认为这是一套拥有大量政治隐喻的电影,讽刺国内现实上的贪污腐败、人民的盲目/投机/民粹,以至政治禁忌如八九六四等。

这些讨论指出,片中有着大量的政治符号,例如:片首的马拉列车,那是指以马列主义,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结果遭到伏击,人仰马翻;张麻子就是带领群众打倒地主、土豪,瓜分他们土地财产的共产党;“筒子”谐音就是“同志”;鹅城就是暗示版图像一只鸡的中国,鹅就是随波逐流的芸芸众生;黄四朗就是既得利益集团 /国民党 ……

这还不止,有一些地方,解读者简直让人觉得扯到天马行空,例如说片中其实有着“六四密码”,诸如民国8年“九筒”(指张麻子作为大哥戴“九筒”的面具)带领6个弟兄干掉了黄四郎云云。

中国就是一个如此沉溺于政治隐喻、政治猜谜的地方。

言论空间紧窄造就政治隐喻流行

当然,借古讽今,借故事针砭时政,举世皆有,但为何中国却特别多,而且对号入座的游戏,更炒作至全城鼎沸的地步呢?

这当然与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气候大有关系。

官方加诸于媒体身上,恍如紧箍咒的言论自由尺度,窒碍了言论。如果可以好似民主社会一样,每天各种观点都能够在媒体上畅所欲言,那么那些有心人也不用如此挖空心思,来把政治观点通过种种借尸还魂的方法道出;而读者亦不用如此如饥似渴,也要在这些故事中进行解码重组,以啜取出一丝半丝的政治养分。

在香港,哪怕是天皇老子,由曾荫权到李嘉诚,哪个不能公开骂?六四更不会是顾忌,那用“民国8年九筒带领6个弟兄干掉黄四郎”,那样的迂回、转折、挖空心思。所以,香港的政治,就是没有那样的想像力。

一场政治隐喻盛宴的背后,其实正是高压政治箝制言论空间下的萧飒与苍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蔡子强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