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储存资料。(MIKE CLARKE/AFP/Getty Images)
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11名师生,研究出一套崭新的生物加密系统,可利用细菌基因储存庞大资料,为保障资讯安全揭开新的一页。
大约10年前,有科学家提出利用细菌储存资料的方法,这种使用活的有机体储存和加密资料的技术称为生物储存(biostorage),属于新发展的领域。科学家发现不同细菌在储存资料上有不同的优势。
日本庆应大学(Keio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在2007年表示,他们已将代表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相对论”的方程式E=MC2,成功编写在一种常见土壤细菌的DNA中。
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率先利用大肠杆菌的质粒基因来储存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生物标记条码等。
在储存资料方面,该团队将庞大资料数据分成许多小份,再运用他们设计的系统为各个小份排序,继而将各小份输入细菌的基因细胞里。在资料加密方面,他们设计了一套三重保密系统为资料编码、加密及核对总和,使用者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料才可提取档案,以确保资讯安全。
透过这种技术,一公克细菌可储存多达90万GB(gigabytes)的资料,相等于450个现有最大容量的2 TB(terabytes)硬碟。
该研究团队的导师严基元(Aldrin Yim)表示:“这表示你将能把庞大的资料集(dataset)长期保存在冰箱的一盒细菌里。”
另一名导师余志承(Allen Yu)说:“所有电脑都有断电或资料被窃的风险。但细菌不会被骇客攻击,你可以安全地保护资讯。”
指导教授陈廷峰(Chan Ting Fung)指出,由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迁,生物储存这个领域日益发展,生态系统被视为能解决污染问题的能源替代方案,而微生物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他说,细菌无处不在,它们可以存活在人类无法想像的环境,所以人们可以好好利用它们。
然而,严基元承认说,该研究团队的成果是在基本原理上取得进展,而具有细菌培养皿的个人电脑在未来几年都不太可能出现在市面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取得资料的方法需要专家在实验室中进行。他说: “这种方法可行,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2010年度国际基因机器设计大赛(iGEM)金奖。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细菌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