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两难处境

从国际环境看,美国经济已缓慢复苏,但还不稳固,特别是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2010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奥巴马政府已感受到明显压力。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也为了向选民有个交待,美国已经出台了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这会推动“热钱”流入亚洲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推动全球物价上涨。“热钱”流入中国和国内宽松金融环境结合,会导致投资资本的异常活跃。如果美国就业形势仍不好转,美国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是完全可能的。

欧洲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债务,在希腊和北爱尔兰倒下后,下一个可能对象是西班牙。如果西班牙倒下,会引致全球经济动荡。因此,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务必盯着欧洲债务问题,特别是西班牙债务问题。

从国内环境看,基建投资、房地产和出口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居民消费的作用还不明显。基建投资中,高速铁路正进入全面建设期。房地产面临泡沫风险。出口要看世界经济形势。总之,有效经济增长并不稳固。

中国的问题是接踵而至的通货膨胀。2010年11月的CPI同比增长5.1%。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是中国没有面临过的情况。中国缺少治理这种情况下的通货膨胀的经验。改革以来发生过的三次通货膨胀,虽各具特点,但都是采用“踩刹车”的方式治理的。

中国正面临一种两难处境:既不能“踩油门”,又不能“踩刹车”。这是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走向的一个基本判断。因此,无论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还是防止“热钱”兴风作浪,中国前段时间实施的金融宽松政策都难以为继。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增长还不稳固,但中国不得不逐步收紧金融政策。金融政策应首先退出宽松政策,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的稳健水平。投资和财政政策也应视情况而定,可分期逐步退出宽松政策。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