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通胀”还是“增长”?北京面临艰难抉择(图)

 2010-12-13 23:3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中国市场基本保持稳定,这曾让西方世界羡慕不已。而现在,全球经济刚刚出现回暖迹象,中国政府却已经开始为景气过热而导致的货膨胀而感到头疼了。


食品价格上涨影响民生

中国的物价越涨越高,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已经让老百姓怨声载道。根据官方数字,中国今年11月份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达到5.1%,创下 28个月来的新高。而与今年年初相比,中国民众在11月中为购买食品所支出的金额增加了11.7%。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也认为,中国实际的CPI可能远高于官方数字,“比如食品类的价格普遍上涨了20%,甚至有些食品价格上涨了50%以上。而食品类占CPI的比重达到34%,由此可见很有可能中国真实的 CPI数字不止5.1%。”

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中国与各大主要经济体一样,都推出金额庞大的景气刺激计划。两年之内,中国国内贷款额超过17万亿人民币。货币超量发行所导致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视。12月12日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要“控通胀,稳物价”。此前,中国官方已经通过减少农产品产销的中间流通环节,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扬,而这一做法已经受到了一定的成效。

而中央经济会议上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是: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胀风险。不少专家解读称,这里的“稳健”可以被认为是"紧缩政策"的比较温和的表达方法。中南海希望能够通过提高信贷成本,来控制经济景气过热增长,从而平抑价格上升失控的局面。正因如此,中国央行今年内第六次宣布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但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表示,仅仅通过紧缩货币政策依然不足以控制通胀局面,“如何在‘控物价'和‘保增长'之间取得平衡,这始终是中国政府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实际上中国政府仍然把‘保增长'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而要‘保增长',必须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虽然我们的货币政策逐渐收紧,但财政政策依然宽松。但从世界经验来看,要真正控制通胀,财政政策也应当从紧 ,从‘过度宽松'转向'适度'。”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德国之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