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再“紧缩”对汇市影响有多大

本周外汇市场震荡,美元指数先跌后涨,非美货币中,欧元的振幅最大。

在笔者看来,近期影响外汇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是中国央行本周会不会持续地紧缩,这个预期对商品货币和欧系货币构成很大压力。因此,非美货币一直处于中国央行有可能紧缩的预期之中,稍有反弹,立即就走软。果然,10日晚间,中国央行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随之,非美货币(尤其是商品货币)瞬间下跌,但是很快又反弹,而欧元始终没有大的动静。这说明中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举动,比市场预期的更加温和。也正是由于中国央行非常谨慎,不愿意立即加息,因此,非美货币还得等待这只靴子落地。预计未来一个月,中国央行总要加息,市场将在震荡市中等待中国央行的紧缩动作非美货币很难大幅度反弹。

其次是欧元区当前面临窘迫处境,债务危机很可能扩散。欧元目前最大的麻烦是爱尔兰议会将对欧盟援助法案进行投票表决,目前反对党已经声称绝不容许损害国家根本利益的受援计划得到通过。虽然市场已经对爱尔兰反对党获胜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若下周的投票结果真是反对党赢了,说明爱尔兰因为债务危机而面临更复杂的问题,预示着更多的国家也如此,甚至欧盟都将陷入长期的争吵之中,欧元兑美元将暴跌至1:1.29附近,甚至更低。如果爱尔兰执政党获胜了,欧元也就是得到喘口气的时间而已。欧元长期的麻烦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捆绑了货币政策,拟议中的一系列扩大流动性规模和购买国债的措施都意味着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挥之不去,这是欧元的硬伤。因此,未来每一次欧元的反弹,都是更多资金做空它的机会。

债务危机是全球经济“永远的痛”,而债务危机最大的隐患并不是欧元区。在欧元区被债务危机纠缠不清的时候,美国和日本却在偷着乐,英镑也在偷着乐。也许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债务危机没有发生在美国、日本、英国,而偏偏发生在新生的欧元区呢?难道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鼻祖不是日本吗?难道不顾全世界反对执意推出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不是美国吗?很多经济学家都断言,美国、日本一旦爆发债务危机,要比欧元区严重几十倍。但是在眼下,倒霉的却只有欧元稍有风吹草动,最先下跌的就是欧元。的确,如果仅从债务规模以及债务占GDP的比重来考察,美国、日本、英国的债务问题与欧元区是半斤对八两,都是赤字财政,都是欠了几辈子的账。但是,欧元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还账能力,而且内部的裂痕越来越大。

我在《保卫人民币》一书中提出,一个强大的货币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统一的版图,要有强大的政权去统一财政政策和劳动力政策。欧元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本周最能说明此问题的,是德国总理一口回绝了欧盟关于将来发行统一的欧洲债券的建议。为什么德国不同意发行统一的欧洲债券?因为大多数德国人认为欧元区就是在吃“大锅饭”,是整个欧洲在“剥削”德国。欧元区“猪仔五国”出问题,要求欧盟援助,实际就是要求德国援助,而且是无偿的。德国人怎能同意呢?现在的援助模式,虽然也是近乎无偿的,但各国财政仍然分灶吃饭,还有界限。如果欧元区有了统一的债券,这种无偿援助的模式将定型,德国也就只能永远吃哑巴亏了(目前德国债券利率要比欧元区“猪仔五国”平均低70%,这是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欧元区的这个问题几乎是无法克服的,它是设计欧元时没有想到的。

为什么债务危机会在欧元区率先爆发?因为日本、美国还不同于欧元区。日本的债务总水平虽然很高,但日本的海外债权也是G7国家中最高的,它的国家外汇储备有1万多亿美元,民间的海外资产大约是官方的两倍,债务很大,债权更大,暂时不存在还债危机。美国与欧元区比也不同,虽然债务水平差不多,但欧元区经济活力却差很多;美国经济活力再差,起码也能够实现正增长,因为它的创新能力很强。而欧元区只有德国经济一枝独秀,其他如“猪仔五国”早就入不敷出。国民福利过高,开支远远高于产出,短期内又很难改变,基本丧失了还债能力。

正是由于欧元的劣根性短线无法克服,因此近期所有挽救欧元的举动都是徒劳。相比欧元,虽然美元也很差,但不会走得太弱。下周美元指数很可能再摸80.5,甚至更高;而欧元兑美元可能再次探底,继续测试1:1.298的支撑力度。

本文留言

作者何志成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