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特约记者李元翰综合报导】中国10月份通货膨胀率创下两年多来新高,已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食品类价格上涨超过10%,严重冲击贫困人群的生活。北京当局11月17号出台四项措施,称必要时将对物价实行临时干预措施。国际媒体指出,打击通胀已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首要之务。
主要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中国10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4%,远超过政府设定的全年3%的目标。不过,仍远低于2008年初水平。也有国内专家认为消费价格指数被低估。
商务部数据显示,11月上旬,中国36座城市包括圆白菜、黄瓜、土豆在内的18种主要蔬菜的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4%。被人为炒作的大蒜和生姜价格,分别上涨了95.8%和89.5%。
今年以来,中国的农产品价格飞涨,棉花价格3、4个月内涨了一倍,而大豆及豆油、玉米、糖价也涨了五成左右。民间戏称为「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
城市和农村的食品价格均告上涨,贫穷地区受到的冲击最大。在长春、昆明、乌鲁木齐等人均收入在全国垫底的城市,食品涨幅高于全国的平均涨幅。
食品价格飙涨正在对中国的贫困家庭造成巨大压力,许多贫困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都要用于食品,这些家庭的处境越来越困难。
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程晓农对自由亚洲电台说:【录音】「真正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和社会贫困化,或者相对贫困化。空谈改善收入分配,而不改善经济结构,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年全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多地涨幅达30%,而通胀抵消了工资涨幅。随着通胀加速,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了5个点,降至104点,这是6个季度以来的第一次下降。
《华尔街日报》说,稳定物价是中国决策者为对抗通胀今年推出的第六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遏制对房地产的贷款、严格资本控制、10月升息,以及人民币温和升值。
《华尔街日报》指出,更多的加息次数将是必要的。由于目前的通胀率高出银行支付的存款利率1.9个百分点,中国的储户存在银行里的钱实际上是在贬值的。10月份的储蓄额降幅超过了1000亿美元,创下了记录。储户寻找更好的投资方式,加重了资产价格泡沫。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17号表示,流动性多商品少是导致通胀的原因,仅靠加息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要增加资源供给,以消化过剩的流动性。
他指出,央行200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当前国内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信贷投放过量的情况下,导致国内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而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过剩的资金在不同市场间流动,是国内各种商品价格遭到炒作的主要原因。
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秘书长赵良表示,2008年以来为度过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始终维持在25%以上,目前下降到19%。此外,通货膨胀也是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必然结果。
赵良博士对美国之音说:【录音】「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進入到产业结构必须要调整的阶段,代价是两个:一个是现行的GDP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旧体制被调整之后新的还没有完全形成生产力;第二,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相应的供货短缺,物价上涨。」
《华尔街日报》指出,美联储定量宽松政策推高了粮食、石油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大量资金流向新兴市场,中国官方试图解决通胀加剧的紧迫性上升了。
英国《金融时报》说,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扬,多数国家都出现了食品价格上涨高于总体通胀的情况。中国受影响尤甚的原因是,中国人收入中用于食品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国际媒体普遍担忧,由于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中国可能会推出更多举措,如上调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这些紧缩政策最终将导致中国经济降温,抑制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以致于全球经济复苏冷却。
- 关键字搜索:
- 物价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