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力量(图)
女性创业 古有明证

女性特有的韧性不容忽视,其实力一直是社会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女性创业致富,甚至成为企业家,并非近代的事,历史上许多事业的背后都有她们的贡献……

现在女权主义抬头,女性在职场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机会,有不少人在商场上崭露头角,开启一片天;早期台湾经济甚至有一段时间是由家庭代工所支撑。女性的工作能力可见一斑。

女性创业致富,甚至成为企业家,并非近代的事,中国古代即有女性开创事业的案例。

以下列举两则职场上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在宋元年间女性地位相当低落之时,这样的事迹更显难得。

皇帝也爱吃的“宋嫂鱼羹”

杭州有道名菜“宋嫂鱼羹”,即源于南宋时期,至今依然是苏杭菜馆的必备菜肴。宋人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卷十三.铺席》云“杭城市肆各家有名者”,文中记载各种有名的店家,其中便提到“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可见它在当时已是一道名菜。

这道鱼羹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相传南宋时迁都临安,宋家五嫂一家也跟着南下到杭州定居,并与小叔在西湖边捕捞鱼虾维生。某日下午,小叔因为一场倾盆大雨躲避不及,受了伤寒而卧床不起。宋嫂便为小叔熬了鱼羹,以鳜鱼蒸熟剔去皮骨,并加上鸡蛋、火腿丝、竹笋、香菇末及鸡汤等佐料;为了让病人方便吸收,又将这些材料都剁得细碎,并加入醋、姜、糖等调味料慢火熬煮。鱼羹色泽油亮悦目,鲜嫩润滑,味如蟹羹,因此又称“赛蟹羹”。小叔吃了这道鱼羹之后,体力大增,病痛即不药而愈。

此后宋嫂便在西湖边开了店,卖起了鱼羹。这道好吃又营养的佳肴在当地也渐渐有了名气,甚至连皇帝都赞不绝口。在《武林旧事卷七.干淳奉亲》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当了太上皇的宋高宗登舟闲游西湖,来到钱塘门外,已时近中午,正值用膳时间,侍从告诉他,这里有间菜馆的鱼羹相当有名,不妨品尝试试。于是高宗差人下船去买一碗回来,一尝确是人间美味,便召了宋嫂上船来见。此时的宋五嫂已年老,当高宗问她背景时,她说自己是“东京人氏,随驾到此”。高宗听闻此言,颇有感触,一个女人家能够跟随他南迁临安,确实不容易。念她年近老迈,便命人“赏赐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仍令后苑供应泛索”。

从此,这道连皇帝都赞赏的好菜就被称作“宋嫂鱼羹”。这道菜不仅让宋嫂的菜馆生意兴隆,甚至变成杭州名菜,连在夜市都吃得到。

被奉为“棉神”的黄道婆

中国的纺织业相当发达,尤其元朝之后,纺织技术大幅进步。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也是来自一位女性的巧手。

宋朝末年,有一名妇女黄氏,年幼时被人口贩子贩卖到上海乌泥泾镇的一户穷人家当童养媳。当时的乌泥泾因为土质贫瘠,不易耕种,多数居民十分穷苦。黄氏是被花钱买下的,待遇自然不怎么样,不但要做各种粗活,还遭到丈夫和公婆虐待,三餐不继、又病又累,有时被丢进柴房里,连床都没得睡。长年下来,黄氏自觉再不逃走恐怕性命不保,便在某日逃家,搭上了一艘船,由好心的水手们收留,一路来到海南岛崖州。

来到崖州之后,黄氏自力更生,在当地参与各种工作,融入地方生活。而让她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就是纺织。崖州盛产棉花,纺织业相当发达,当地人民设计了轧棉籽、纺、织、染等一整套的纺织工具,织出来的布匹美极了。黄氏被这些美丽的布料深深吸引,从此一头栽进去,无法自拔。

黄氏不但学习、研究纺织技术,甚至还自己发明、改良了许多工具,不但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布料的花样也变得更加丰富,连当地人都佩服她。

就这样,三十年过去了,黄氏已由过去那个受人欺负的童养媳,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干练的贵妇人。她的布料大有名气,设计的衣装被褥变成热门商品,越做越大的布料生意使她收入优渥,俨然成了一名企业家。崖州甚至因为她的织布技术而变得富有起来。

后来,黄氏带着纺织工具和家产回到乌泥泾,她将纺织技术和种棉花的方法教给当地人,同时又发明了各种新的工具,其中的脚踏纺车到现在都还看得到。此后乌泥泾慢慢发达起来,纺织甚至成为一种上流品牌,若是哪家姑娘出嫁时能拥有一床乌泥泾被,可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呢。

由于黄氏在逃家后曾当过尼姑,因此又被称为黄道婆或黄道姑。后人感念她一生对纺织的贡献,不但为她设了祠堂,甚至将其奉为“棉神”。乌泥泾当地还流传一首儿歌:“黄婆,黄婆,教我纺纱,教我织布,两手织二疋。”黄道婆的名气与贡献可见一斑。

无论是宋嫂或黄婆,她们都是靠自己的实力拚出一片天。其实不只是这两位,历史上许多事业的背后都有女性的贡献,只可惜,在父权社会的压制下,这些女性几乎没有留下完整的史料,甚至连名字都未被记下。

女性特有的韧性不容忽视,其实力一直是社会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历史上早有明证。在传统的男性视野之外,我们不妨试着改变观看的角度,关注在大历史之外一些刻意或简单地被忽略了的人物或故事。有时,换个角度、转个弯,都能让视野与心胸更开阔。

本文留言

作者倪健哲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