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性别教育的演讲中,一个国中生举手赞成「国中生可以谈恋爱」,台湾政大心理系教授陈皎眉问:「你可以负责任吗?」国中生对「负责任」的说法是:「如果和她有小孩,我会承认是孩子的爸爸。」陈皎眉再问:「你养得起孩子吗?」国中生顿时语塞。
不让你追 就该被杀千刀?
「难道拒绝一个人的追求,就应该被砍一百七十六刀吗?」一封网络流传的控诉信,是多年前一起情杀案的被害家属心情。只因拒绝追求,女孩被小开开奔驰车撞倒,再乱刀狂砍毙命。发狂的情节和今年台湾的割喉毁容情杀案件,一样令人惊心。
曾几何时,谈恋爱的风险大增,除了「分手」可能成了致命危机之外,不时出现的「少女厕所产子」新闻,让大人惊觉:对于爱情、对于性,即使大人不准许、不讨论,年轻孩子早就在「做中学」。
台湾实践大学心理辅导老师吴健豪观察,青春交友、恋爱是青少年重大的情绪波动来源,从猜测「她喜欢我吗?」「如何告白」到交往、相处与分手,课本上没有步骤说明,学校顶多把两性关系当营养学分,很多家长更不知从何教起。
学习爱情 只能看偶像剧?
两性议题作家陈安仪说,从小学到大学,很少人上过交友婚姻恋爱课程,这很可怕,「在人生重要的大事上,我们竟然都是在错误中学习。」
陈安仪说:「我们对怎么谈恋爱这件事,都是从琼瑶、罗曼史小说、偶像剧里学来的,一点都不真实。」
两性相处 瑞典小学就教
妇运团体一向推崇瑞典的两性教育。瑞典政府认为,教导孩子性与亲密关系是老师的责任,早在半世纪前,瑞典中小学全面实施性教育,教导孩子性与亲密关系,并陆续出版《性教育教师手册》给学校教师参考使用,台湾已有中译本。
台湾教育部训育委员会常务委员柯慧贞的亲友常问她:「我儿子才念国中,最近交了女朋友,怎么办?」好奇又焦急的家长逼问儿子,却一无所获,女学生怀孕也不敢告诉大人,为什么孩子不让父母成为情爱问题的避风港?
我怀孕了 我敢跟爸妈讲
柯慧贞认为,如果父母能放下威权,改扮辅导员,提供信息让她或他知道恋爱、怀孕后要面对的问题和责任,最后由孩子自行决定,就不致让孩子孤立无援。
父母不能帮孩子过日子,但可以教他们该珍惜什么。
陈皎眉也常见父母限制孩子交往对象,说是为孩子好,但什么才是好?「只要孩子认为彼此真心相待,可共创幸福家庭,父母观察对方也善良、有上进心,就要信任孩子的判断力。」她说。
失恋经验 愿跟孩子分享
「分享也是教育。」吴健豪说,父母亲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交友经验,即使是失恋、离婚都是好故事,「孩子会知道,交友、经营婚姻没有成功和失败这回事,而是两人的磨合程度。」
所以,台湾东海大学社工系主任彭怀真鼓励大学生谈恋爱,因为谈了恋爱,「你懂得分享、关怀和负责。」走过爱情之后,会重新探索和认识自己,而且看清楚:不必把自己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
「我男友一天打二、三十通电话问我在哪里、在做什么。我快窒息了!」吴健豪发现,太黏情人的人常有心理压力,导致异常行为模式,且压力往往来自原生家庭,像在手足间被冷落,或失去至亲,因此没安全感。「谈恋爱正好找出压力点。」
他提分手 我学危机处理
情侣分手常教人痛彻心扉,但精神科医师王浩威鼓励年轻人应该多谈恋爱、多练习分手,「这过程让你学到如何跟别人相处,知道哪种人适合自己。」
陈皎眉也要年轻人切记:「你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别人也有拒绝的权利。」
今年七月发生的割喉情杀案,情侣相恋同居三年,一提分手,男友竟成「爱情恐怖分子」。中央警大教务长黄富源说,谈分手是「人际危机处理课程」,「修得好一起成长,修不好可能一起毁灭。」所以,感情这门课能不好好修吗?
他是不是恐怖情人
1.不尊重我:
对生活、行动自由、财产,甚至性自主权的不尊重,都要提高警觉。
2.挑剔、吹毛求疵:
爱得浓烈,情人眼里出西施,青春痘可以看成酒窝。当爱人开始对芝麻小事找麻烦时,就要小心。
3.对小事暴怒:
情绪反应不符合比例原则,例如只是牙膏多挤了点,却被斥责浪费、挥霍等。
- 关键字搜索:
- 恋爱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