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快入小学、刚上小学时,因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极欲表达自己,常让家长很头痛。若未做良好沟通,易让孩子误以为「世界以我为中心」,长大后可能有人际沟通障碍、较自私。4到6岁是自我意识养成的黄金期,最慢都应在7岁或刚入小学时调整过来。
台湾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讲师罗文乔表示,现代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愈来愈少,尤其开始上小学后,反而是学校老师比较了解孩子、有观察到孩子的变化。其实在自我意识的养成过程中,应以父母教养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再经由老师观察孩子的表现后与父母沟通协调。
建议您这样做
1.每天倾听孩子表达:孩子回家后会有很多事情想跟父母分享,爸妈应放下手边的事,每天花10到30分钟聆听,如睡前、一起吃晚餐、洗澡时,是很好的时机。有些父母回家后仍会处理工作,长期下来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在爸妈心中不重要,而减少表达欲望。
2.家长要一起玩玩具:玩玩具不是孩子的事,父母应「陪玩」,过程中会启发孩子的创造力、训练逻辑能力等,比去上才艺班还重要。应该在上小学前或刚上小学时建立认知能力、创造力、想象力、逻辑能力,而建构类型的游戏如积木、雪花片等较适合。
要注意的问题
1.勿把问题丢给老师:不可以把所有问题都丢给老师处理!有些家长认为老师跟孩子讲比较有用,那是因为老师在教导中会将规则订清楚,父母常会心软、纵容,所以孩子会以为可跟父母讨价还价。
2.打闹应该适度制止:有些小朋友在家打闹惯了,如会以搥爸妈或生气来表达不满,家长一旦让孩子将此视为获得满足的方法,那么到学校去加入群体生活时,就会用同样方式对待别人,易起冲突。
3.勿全以小孩为中心:有家长过度以孩子为生活重心,把家具全改成小孩适用的高度,但其实这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习惯,父母应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提醒您先教导日常规矩
1.家中习惯不带到学校
应让孩子明白学校是群体生活,不能把在家的习惯直接带到学校去。
2.提早适应小学作息
刚上学时可能无法适应早起的作息,会有赖床的情形,最好从上小学前半年,就让孩子养成小学的作息时间。
3.功课应要按时做完
写功课不是为了不被处罚,家长不能只问考几分而不问准备过程有没有发生问题。
专家说:对家人也要有礼貌
小孩不应只被教育「对别人有礼貌」,要告诉他对家人也要有礼貌。分不清楚人我关系以及自我意识察觉不良的孩子,未来可能会较自私,对群体活动与团队没有参与感。此外,教孩子正确表达的同时,也要教他们倾听别人,感受他人的需求。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7岁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