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卖国新考(图)

西太后卖国?她是中国最高当家人,你听说过当家人希望自己早点败家的吗?晚清一年的财政收入是七千万两,但拨给北洋水师的就是四百万两。

根据一般的规律,有安全需求才要注入安全成本满足安全需求。没有海上的威胁就没必要发展海军,海洋对农耕民族太不重要了。由于中华民族是农耕民族,那么就使得中国的军队编制长期以来没有海军,只有水师。水师是内陆剿匪打蟊贼、保护漕运的,而且战斗素养极为低下。大清国作战能力最强的广东水师曾经做过一次考试,每个人发五发子弹、五枝箭,没有一个人全中。如此水师岂能抵挡海上侵略?直到列强不停的海上入侵把清统治者打醒了,他们才认识到传统的军事思想不行。

最早萌发海防思想的就是林则徐。林则徐禁烟的时候看见了英国的船坚炮利,他想先向美国买一条船,因为建造来不及,但时间不给他了,他被罢官了。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紧接着也做这件事情,所以清政府这时进行了第一次海防大讨论,结果不了了之。然后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第二次海防大讨论,这次清政府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清政府真正看重海军导源于清军同太平军作战。1860年听说李秀成攻下了杭州要打上海,要向西方购买军舰在长江流域作战,这不瞎菜了吗?于是阿斯本舰队不就出笼了吗?阿斯本舰队是第二次海防大讨论的一个产物(后面还要细讲)。王公大臣们说一定要将鸦片战争以来丧失殆尽的底气与元气恢复过来,千万别打仗。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第三次海防大讨论关键就是筹划北洋水师。但这个时候已经四海晏平,“同光中兴”嘛,清政府有点好了伤疤忘了疼,但还是有意向,无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人又教训了清政府一次。1885年的8月23日下午2点的马江海战,南洋水师七艘船四十分钟全部报销,这下可把慈禧太后给打醒了,马上叫李鸿章进京见驾。

此时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坐轿子过来的,那时候天津到北京一天都走不到,中间在廊坊还得住一夜。他就想三件事,第一件事:修铁路,有了铁路之后进京就不用这么辛苦了;第二件事成立中英银行;第三件事建立北洋水师。没想到到北京后西太后二十天见了他五次,前两次就谈一件事,建北洋海军。你说西太后她卖国?两说。为什么?西太后何许人也?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呀,谁大过老佛爷呀?你们谁听说过没事在家说我这个家怎么还不败呢?除非他是疯子、神经病。西太后也不是这样的,国家生命力也不行了,国家已经病入膏肓。清政府以东南四省的厘金做保证每年拨出四百万两白银筹建北洋海军,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才七千万两。你说清政府投入不大吗?认识到了,投入就大。军事思想、海防思想也就出来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