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马(图)
孔夫子 卖马报恩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带着弟子游说列国到了宋国,见一笔校挥着皮鞭在驱赶民夫搬运石头,为宋国大司马建造坟廓。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劳累过度昏厥倒地,遭到军校的死命抽打。孔子不忍,叫子路前去劝阻。横蛮的军校举鞭抽向子路,子路拔剑将鞭削成两截。孔子怕事情闹大,忙上前用钱打发了军校,又叫弟子将尚存一息的老人扶上车送去医治。当孔子师徒离开时,民夫们感动得流泪,跪拜送别。
孔子师徒在都城商丘一家石记客店住下,准备择日去拜见国君宋景公。不料,晚饭后,店主石头忽来告知:“刚才军校已来过本店,探知你们住在这里,今夜大司马将派兵前来捕杀你们!”孔子大惊,那带领弟子出逃。石头给他们换上商人服装,将他们带出城,直送至边境。临别时,孔子问石头道:“你我素昧平生,为何舍命相救?”石头道:“夫子所救老人,即家父,大恩大德,岂能不报?”孔子感激万分,怕石头回去会遭大司马毒手,就修书一封,介绍石头到卫国去找朋友蘧伯玉,求他为救命恩人谋个职业。
数年后,孔子也到了卫国。一天,他正在给弟子讲学,司马牛哭着跑来告诉他:“石头病故了。”孔子闻言,立即带着弟子前去奔丧。只见石头衣衫褴褛赤脚躺在木板上,身上盖着一张破席。孔子泣不成声:“恩人啊!你为何落难到这地步?”司马牛说:“蘧伯玉在世时,石头生活得很好,但伯玉去世后,他连糊口的差使也没有了。”
孔子跪下,向恩人行了大礼。之后,他对颜回说:“去将为师的马卖掉,我要厚葬恩人!”要卖掉为老师代步的坐骑,颜回感到很为难,犹豫不决。孔子则坚决地说:“昔日若无恩人冒死相救,我等早成大司马刀下之鬼,岂能苟活到今日?”
孔子卖了坐骑,为救命恩人石头举行隆重的葬礼,这种知恩图报的美德,一直传承至今,教育着后人。
苏东坡赠马立卷
北宋元佑四年(公元一○八九年)四月,苏东坡即将出任杭州太守,哲宗皇帝(赵煦)特地赏赐他一匹良马。加上他刚入翰林院时所得的那一匹,共有两匹马了。他打算把多余的一匹,送给门生中最穷最苦的李方叔。
李方叔,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公元一○八○年),苏轼贬官黄州,他慕名前去请教。苏轼读了他的诗文,甚为欣赏,自此,他们便成了忘年交。
哲宗元佑元年(公元一○八六年),苏东坡回京做官,李方叔进京赴考时,也常到苏府走动。不知何故,李方叔却一再名落孙山,为此,苏东坡还写诗安慰鼓励他,并亲自去探望。只见他家中空空荡荡,破旧不堪,穷困到极点;还有个老母,年近古稀,体弱多病。听他诉说,近来日子更加艰难,有时甚至断炊,在饥饿中挣扎。
为了救助穷困的李方叔,苏东坡想把一匹马送给他,让他卖掉,能换回一二百贯(一贯为一千文钱),可以改善一下生活。于是写了一张《马卷》,连同良马一起送给李方叔。其《马卷》云:“元佑之年,余初入玉堂(翰林院),蒙恩赠玉鼻骍(白鼻赤色马);今年出守杭州,复沾此赐。东南例乘肩舆(轿子),得一马足矣,而李方叔未有马,故以赠之。以恐方叔别获嘉马,不免卖此,故为书公据。元佑四年四月十五日。”
立此《马卷》,意在证明此马来历清楚与赠马有因,使李方叔能乐意接受与便于将马卖掉,而且还委婉地说明,李方叔之所以卖马,并非为了换钱救穷,而是可能“别获嘉马”。这样写,完全是为了维护李方叔的自尊心,其中包含着对李方叔的极度关怀体贴和他的良苦用心;同时也令世人看到一个忠厚长者的风貌,和他那怜悯天下寒士的博爱胸怀。
徐悲鸿 画马助人
公元一九三七年,江苏太仓人陈汝言被淞沪炮声所迫,流亡到了山城重庆。他看到沙坪坝高等学府林立,学生万千,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便决心开一家好书店及出版社。但他没有开办经费,便成了大问题。当时,那些支持他开书店的知名教授均度日维艰,爱莫能助。多亏江苏老乡李公朴给他出了个点子:“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画一匹马就是五百元。”
国画大师徐悲鸿以热心社会公益著称。抗战以来,他曾经将在新加坡、吉隆坡、新德里和昆明、重庆等地举办画展的收入全部捐献,救济离乡背井的难民。
陈汝言到江北盘溪石家祠找到了徐悲鸿,他对这位小同乡深为嘉许地说:“你想办个出版社,我支持。我虽不是大富翁,捐出点钱做开办费还是可以的。你回去先找中央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做编委,然后来找我拿钱。”
不久,陈汝言再访徐悲鸿。徐听说有八位知名教授担任编委,便立即拿出一千元交给陈汝言说:“这是‘两匹马’的价钱,捐给你作开办费。”之后,上海杂志公司便在沙坪坝开张,并有系统地翻译出版了一批世界文学名著和国内文坛佳作,深受学子欢迎,每日从早到晚,门庭若市。而徐悲鸿慷慨捐“两马”助友开书店的事,也已传为美谈。
- 关键字搜索:
-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