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除了思想上的麻痹大意,还同不了解国外的交通规则和交通习惯有关。记者为此了解了部分留学热国的交通规则,以飨读者。
美国
发生车祸别马上认“错”
在美国发生车祸后,正确的做法是让保险公司去和对方协调责任归属。并且一定要问清对方的地址、电话、姓名、车牌号码、保险公司电话、公司名称、车辆注册证等资料。如果有目击者,也一定要向目击者要电话及姓名。
在美国,行人有先行权,行人是指步行的人或者使用以人力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如穿溜冰鞋、踩滑板行走的人,行人的定义包括使用轮椅的残障人士,但骑自行车的人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行人有先行权,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事故处理和责任赔偿认定方面,简单地偏向行人。
在美国,单就机动车与行人交通事故责任的交通法规来说,美国50个州就可分三类情况:第一类是采取过半认定制,即涉及事故的一方一旦被认定应负责任超过50%,就应担负全部事故责任,如果行人违规在先,大多数情况下得不到任何保护,美国半数以上的州实行该制度。第二类采取比例分摊制,即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事故涉及者的具体责任比例,并按照相应的比例来分摊赔偿。实行这类制度的州为加利福尼亚、路易斯安那、阿拉斯加等13个州。按照这些州的法律,行人的路权总是高于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总是有优先路权,而不管行人是否违反交通规则。至于事故的责任比例则由警方和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专家来认定。第三类则采取简单多数制,即事故中承担责任比例多的一方就应该负全责。实行这类制度的包括阿拉巴马等6个州,这类制度强调机动车和行人应各守其责,谁违法在先,谁就得担负全部责任。在这些州,行人如果违规在先而受到伤害,须自己承担全部责任,与第一类制度相比,更加苛刻。
英国
街道很少设自行车道
在国内,骑自行车出行是比较方便的出行方式,但在英国,如果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尤其要注意出行安全。
英国是为数不多的靠左侧行车的国家,与国内靠右侧行驶的规则正好相反,这对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需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此外,自行车一般是英国人的锻炼工具而非交通工具,所以英国街道很少设自行车道,即使设立也非常狭窄,加上英国街道汽车车速普遍较快,所以在英国骑自行车尤其要注意安全。建议骑车出行时,在自行车上安装能发光的设备,或穿上带反光的衣服,以确保汽车司机在英国常见的雨雾天气中能够清楚地看到你。
在英国,过马路时,如果有人行通道请一定要走人行通道。一般的人行通道都有交通灯,按一下交通灯的按钮,等交通灯变绿之后再过马路。如果附近没有人行通道,在横穿马路的时候,一定在左右两边都观察后,在确信两边都没有车的情况下,才能过马路,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与快速行驶的汽车去较劲,这样的代价往往超过想像。
相对来说,在英国最自由、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虽然英国的汽车很多,但人们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所以在英国开车还是比较安全的。如果要开车的话,首先要有合法资格,一是年龄要达到17周岁,二是要有驾驶执照。目前,英国承认中国的驾照,中国驾照可以在英国合法使用一年,一年后必须换成英国正式驾照。由于英国都是右舵汽车,尽管有的学生持有中国驾照,或在国内开过车,但到英国后,还是建议跟教练学一段时间,这非常有必要。
日本
司机责任大
不少留学生在日本坐公共汽车,常常对公车司机的一个小动作感到好奇:不少司机每次在汽车启动之前,会手指一下前边,再指一下左边和右边,嘴里念念有词,如果了解一下可以发现,那是司机在说:“前面没问题、左面没问题、右面没问题”,原来那是司机在确认是否“安全”。这样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公交车上,在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也是如此。
在日本,还有一个现象,就是驾车走十字路口,即使没有红绿灯,司机一般也会停一停,左右看看有没有行人才走,在日本,只要是绿灯,行人都会目不斜视地过马路,非常笃定。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日本发生交通事故,一般都要追究司机的责任。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日本人对开车旁若无人、将路上积水喷溅到行人身上的驾车行为十分反感,在日本雨后驾车就要格外小心,如果溅到行人,会被处以65美元的罚款。
澳大利亚
驾车右拐不规范要罚款
澳大利亚的行车方向与中国相反,采用“左行制”,在澳大利亚驾车,比开错道还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就是有“勾形转弯”。比如在墨尔本中心商业区的一些十字路口,司机是不能在右行道直接右转的,而是要把车先开到最左边的车道,到交叉路口后再右转。据说这一强制措施是为了避免一般车辆占用电车车道。违反这一规定的司机将被处以81澳元的罚款。
在澳大利亚行人通过马路有三种状态:其一在市区和商业区等繁华地带,行人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行人根据信号灯的指示过街或停留等候;其二在购物中心等行人较多的地方,只要行人在斑马线上,任何车辆需停下来让行人通过;其三在居民区等少有行人的地方,行人可观察路况后穿行马路。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出门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