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气候会议在争论中闭幕

坎昆世界气候峰会前景不佳,因为它的最后一次筹备会议天津气候会议没有解决任何大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国相互推卸责任。也许只能期待奇迹出现了。

会议在失望中结束

在天津,177国代表就气候保护的资金和未来气候条约的法律形式问题,一直争论到最后。共有约3000名代表参加了这个坎昆会议的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筹备会议。这是是联合国气候会议首次在中国这个世界头号排放国召开。

欧盟、美国和中国的代表团都对周六结束的会议没有结果表示失望。会议仅仅就建立一个气候基金的问题取得了立场上的接近,这个气候基金的建立有望在坎昆获得通过。

美中相互指责

为时6天的天津会议主要处于美国与中国公开争论的阴影下。美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托德・斯特恩周五在密歇根大学发表演讲,指责中国在最近一轮国际气候谈判中试图削弱自己的减排承诺。美国代表团团长帕兴(Jonathan Pershing)要求中国和其它新兴工业国,根据自己的能力更有力地参与气候保护,“我们期待所有大排放国做出些事情。”他承认,如果不能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达成协议,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中、美两个最大排放国的排放量占了全球排放总量的一半。

中国认为美国和其它工业国应该对谈判的静止状态负责。中国谈判代表苏伟说,斯特恩的讲话表明,美国不仅在减排问题上无所作为,还想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还想把问题归咎于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

各方面看法略有不同

环境保护组织的代表们认为天津会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时对与会代表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绿色和平组织的特里奥(Wendel Trio)表示,这里缺乏政治意志,而没有这种政治意志,相关谈判即使在未来也只能以"蜗牛的速度"前进。他建议各国政府回过头去看看最近发生的那些大水灾和其它世界极端气候现象,“这是拯救气候的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

来自比利时的欧盟代表团团长维托克(Peter Wittoeck)说:“我们没能取得我们想要取得的进展,这是令人失望的。”他指出,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各国代表距离取得一致立场非常遥远。欧盟代表雷弗维热(Juergen Lefevere)也表示,坎昆峰会本身也只是走向世界气候协定的一步,而在至今取得的一致意见和希望在坎昆达到的结果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鸿沟”。但他又表示他不放弃希望。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则认为,所有与会各方都对坎昆要达到什么目标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她对人们“对多边程序的失望”表示理解。但不应该低估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气候保护方面,这是世界至今未经历过的“最大的改变”。作为11月29日到12月10日的坎昆气候峰会的东道国的代表,墨西哥外交部长埃斯皮诺萨(Patricia Espinosa)说:“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时间非常紧迫。”

中国和各发展中国家在京都议定书形成以来未对温室气体减排承担具体义务。他们要求富裕的工业国承担比至今承诺的更大得多的义务。而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排放国美国至今没有参加协定。京都议定书的参加国今天承担的减排义务只涉及世界排放总量的28%。而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