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早期长城调查小组最近在玉门市境内新发现汉长城墙体,这段墙体长约2400公尺,为红柳根和梭梭木垒筑而成。同时,调查小组还发现4座烽火台。这是甘肃省继敦煌汉长城后,新发现又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汉长城遗址。
据报导,从今年7月份起,嘉峪关市文物局以及玉门市文化出版局,联合组成甘肃省早期长城调查第五普察小组,在玉门市境内开展早期长城调查工作。调查小组9月中旬新发现汉长城墙体一段,烽火台4座,关堡1座,壕堑1段。
据甘肃省早期长城调查第五普查小组组长张斌介绍,新发现汉长城墙体位于玉门市干海子东南10公里的沙丘间,长度有2400多公尺,为红柳根和梭梭木垒筑而成,局部段保存较好,残高4公尺,垒筑墙体的红柳根直径达30公分,梭梭木直径8至15公分。
4座烽火台中,有2座位于干海子长城1段南侧,距离墙体5至75公尺不等,外部为红柳夹沙分层叠筑,内部填充沙土,烽火台残损严重;另2座烽火台分别位于北石河长城1段南侧125公尺处的沙丘间,以及北石河长城2段南侧550公尺处沙丘间的风蚀台地上。
玉门市博物馆馆长伍东民表示,玉门境内的汉长城大约修筑于西元前110年前后,距今2100多年。玉门段长城基本上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当地红柳加沙这种结构夯筑而成。这段长城对于研究古代驻防和军事有的研究价值,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甘肃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