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有个关塔纳摩(图)
题记:2010年8月30日,原《检察日报》所属刊物《方圆法治》的记者(注:今年6月离职)、北京作家谢朝平被陕西渭南警方从北京家中带走,理由是“涉嫌非法经营(via:网易新闻)”。
谢朝平的作品《大迁徙》记录了三门峡移民的历史遗留问题,渭南地区移民是作品主角。出版后就被渭南市文化稽查队全部没收,当地新闻部门和警方曾多次找出版方交涉。
那么这本《大迁移》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毒草”,让渭南方面如此恐慌?下面这个文章,是渭南市移民局工会主席李万明写给渭南地方政府和媒体的一封公开信…
三门峡:一道横切在黄河上的疤!
就没收《火花》杂志增刊致地方政府的公开信
渭南市人民政府并领导同志: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支援举世闻名的三门峡水库工程建设,也为了使黄河中下游亿万人民免遭水害之苦,我市数十万移民坚决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积极响应中央发出的“迁一家,保千家”、“一人迁,万人安”的伟大号召,发扬社会主义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毅然舍弃世代耕耘的膏腴沃土和原有的富裕生活,背井离乡远迁到宁夏、渭北的不毛之地,有的还被政府迁移8次之多。他们几经迁徙折腾,家产损失殆尽,生活十分困难,长年不得温饱,家境一贫如洗,饿死、冻死的不计其数。有的为生计卖血度日或沿门乞讨,有的借房居住,有的栖身土窑,有的几代人同室,有的人畜共舍,有的全家人晚上只盖仅有的一条被子,有的因无棉被便把水缸放倒躺在缸里苦度寒夜。至于无钱制衣、无钱娶妻、无钱看病、无钱上学的状况,则更是屡见不鲜之常事。
为了生活和生存,移民艰难地、苦苦地挣扎在贫困线上。再者,因闹返陕而掉入黄河急流或冰窟淹死者大有人在且历历在目,因生活不下去而自杀的也不乏其人,还发生了诸多妻离子散、卖儿卖女以至家破人亡的悲剧。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迁居宁夏的移民因食不裹腹(据说那时候把当地的野菜、草根和树皮都吃光了),甚至还出现集体死亡的瘆人场面,一群群饥肠辘辘的七、八十岁的移民老人背靠南墙,晒着太阳,精神萎靡,有气无力,心情凝重,默默无语,伴着时间活活地饿死。饥饿——迫使这些向来受人敬重和赡养的老人们居然绝望地走向了集体辞世的道路。此情此景真是惊心动魄,惨不忍睹,催人泪下,揪人心碎。
广大移民在屡次迁移的折腾中,在窘迫生活的煎熬中,在谋求生存的挣扎中,在长期困惑的逆境中,他们真是受尽了天下苦,遭遍了人间罪。我在此要大声呼喊:我们渭南三门峡库区这些忠厚老实、多灾多难且又可敬可爱的60万移民群众,当属为国家水利建设作出了重要奉献和牺牲的赫赫大功臣。
还值得一提的是,当初修建三门峡水库时值建国初期,国家财力紧缺,因此给我们陕西三门峡库区的移民经费人均仅1千元,且此款全部用于移民部门的工作经费,群众未享用1分钱,其多次搬迁和建房的费用全都是由个人自理。而如今,国家拨给四川三峡库区的移民经费人均4.5万元,而且据说拨给河南小浪底库区的移民经费人均高达11万元。我省移民与外省移民的经费标准简直是牛蚁之差,天壤之别啊!因此可以说,国家过去在修建三门峡水库时,因当时财力紧缺,确实是把我们陕西渭南的移民亏待了。
半个世纪的搬迁折腾对移民来说的确是刻骨铭心的,是几辈子也忘不了的。移民从迁出到重返库区,五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年轻小伙现已成为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长期来都有一个愿望,总想请人把他们几十年曲曲折折的移民经历写一本书留个作念,以便让子孙后代能详细了解并永远记住爷辈、父辈们既轰轰烈烈、又坎坎坷坷的移民生涯。这同政府写地方志、写工作总结是一样的道理、一样的意义。试想,政府都能让人写地方志、写工作总结,难道移民就不能请人写他们的移民史书?否则就会落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话柄。我认为地方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移民完成撰写我市移民史书的光荣任务。2006年秋,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属《方圆法制》杂志记者且担任过多年检察官的谢朝平来库区采访时接触到了移民群众,他便应邀承担起了帮助移民写书的重任。移民说,等这本书写成发行后,他们将会精心收藏,代代相传。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关心和支助弱势群体”。人常说:“同情之心人当有之,天地良心人当怀之。”难道说这些乃为国家功臣的移民乡亲不值得世人去同情、去支助吗?!我坚信但凡有一点良心和良知的人,皆会挺身而出想移民所想,急移民所急,为报答和补偿广大移民群众对国家水利建设所付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而帮助他们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当然也包括为其写一本记述移民50多年沧桑历程的纪实性史书。
4年过去了,谢朝平完成了写书任务,书名叫《大迁徙》,从而圆了移民多年的梦。上月,他与《火花》杂志社北京采编部联系并办理了各项手续,遂以该社 2010年增刊的形式出版发行。今年6月26日,谢朝平把这期杂志送给了移民,并托我在渭南城区找个地方存放一些,说随后将由移民找我领取。次日,渭南市文化稽查队便以“这期杂志属非法出版物”为由将其全部没收。与此同时,库区各县市政府还派出大批公安干警、乡镇干部和文化稽查队员从移民群众家里搜走了大批《大迁徙》增刊。这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世道不公啊!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地方政府竟然脆弱到了连移民手里拿一本书也如闻惊雷、如临大敌的地步。记得在2006年,为了给中央某刊物做工作不再报道华阴市滞留移民救灾款之事,华阴市便派人赴京给该刊赠送了10万元的“灭火费”。而这次政府又给《火花》杂志社赠送了多少钱的“灭火费”呢?人们对此疑心重重。
应该说,本期《大迁徙》增刊是记述渭南三门峡库区移民的真实故事,它与陕西著名女作家冷梦1998年编著的《黄河大移民》属同类书目。令人不解的是,当年《黄河大移民》的出版发行十分顺利,没有任何障碍。但这次不然,当《大迁徙》增刊出版发行后,却羁绊多多,阻力重重。见鬼!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如今已步入法治社会,一切执法行为皆须根据客观事实依法办案。倘若说经过渭南市文化稽查队深入核查,这期增刊确属非法出版物的话,那么就应当将此案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火花》杂志社相关领导、编辑及印刷厂或者本书作者的刑事责任,同时还要附带民事责任给以大额的经济处罚。对此,我要求必须看到司法机关对上述相关犯罪嫌疑人的刑事判决书以及实施经济处罚的司法文书,绝不容许走后门、和稀泥、搞妥协而放任迁就任何一个制造非法出版物的犯罪分子。再者,让非法出版物——《大迁徙》增刊登载我李万明的一些素材和照片等,这无疑是对我本人名誉的严重损害和侵权,我作为一名受害者,自己当然要通过司法程序,而向制造此非法出版物的犯罪分子提起给我恢复名誉并附带经济赔偿的诉讼要求。
换言之,如果看不到司法机关对上述相关犯罪嫌疑人的刑事判决书和经济处罚书,并且看不到制造此非法出版物的犯罪分子,那就说明这期《大迁徙》增刊不是非法出版物。试想,假若没有制造非法出版物的犯罪分子,则哪会有非法出版物呢?!这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如果说本期增刊不是非法出版物,那么渭南市文化稽查队就应将这批增刊全部归还给本人。
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谈谈库区地方政府与移民的关系问题。概括讲,政府与移民不是鱼水关系,而是猫鼠关系。政府对移民老是采取高压政策和严打措施,频频动用公安、武警、特警、联防队、国保大队、文化稽查队、治理公路车匪路霸队员以及司法机关等专政工具与执法队伍。移民说:“政府是为了镇压移民才成立公安局的。”库区经常是武警开道,警笛呼啸,杀气腾腾,形成一片白色恐怖。他们把这里当作公安战士的练兵场,把移民当成司法制裁的活靶子——动不动就对移民实施经济处罚、治安警示、电话窃听、监控跟踪、传唤传讯、昼夜审问、行政拘留、刑事批捕、非法搜查、任意羁押、警棒袭击、手铐伺候、乱用刑法、刑讯逼供、劳动教养、判刑坐牢等种种手段,又雇用社会上的黑恶势力殴打移民。再者,华阴市甚至还在库区设立了一个专门整治上访移民的秘密据点,其大门外面没挂任何牌子和标志,且平日铁门紧锁,而在第二道门上挂着“上访人员法制学习班”的牌子,因此外人对这个据点概不知晓。该据点其性质和作用如同美国在古巴设立的关塔那莫集中营,政府只要抓住上访移民,不分青红皂白,就将他们统统关押在这里进行教训、虐待和制裁,移民在此没有一点人身自由。群众伤心地说:“政府给我们移民简直连一条活路也不留。”
某些官老爷把库区当作自己的天下,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不给移民民主,限制移民自由,实行的完全是一套君主专制式的独裁统治。据华阴移民回顾,自1986年移民返库以来,被政府和公检法实施各种制裁的移民起码超过2万人次以上。一些领导为了保全其自身利益,便不惜对移民出重拳,下毒手,真是什么恶事都能做得出来,实在教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看样子,某些领导是存心要逼着移民学习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了。总之,库区不讲法制甚至践踏国法的黑暗状况,的确给我们法制化的中国抹了黑,丢了脸。
多年来,移民向地方政府屡屡举报上亿元移民经费被乱花乱用、损失浪费等腐败问题,却石沉大海,无人受理和查处;移民在清明节给一位移民局干部的母亲扫墓,政府便派出600多名干警、武警和党政干部到处设卡,围追堵截,还把移民打伤流血,其野蛮行为令人发指;移民向中央反映库区10万亩预留土地不翼而飞的问题,便给移民判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而逮捕入狱。就拿移民陈思忠来说,此人乃是一个耳聋、腿瘸、身材瘦小、没有文化且老实本分的七旬老翁,他能颠覆了国家政权吗?陈思忠在狱中委屈地说:“别说颠覆国家政权,我连颠覆村委会政权的能力也没有,而且连颠覆政权的梦也没做过一次。”再者,他们甚至还将八十多岁的移民老人因上访而关入大牢,判了劳教。这简直就不是人干的事情,真是残忍狠毒,丧尽天良,大逆不道。移民痛苦、无奈地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地位就是古人说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移民尽管蒙冤受屈,但只能忍气吞声,任人欺辱和宰割。”
2003年渭河发生特大洪灾,温家宝总理亲临渭南察看灾情并慰问灾民,总理当时向灾民承诺说:“中央不会忘了你们,一定会帮助你们度过难关的。”随即便指示国家发改委给华阴受灾移民下拨了5906万元的紧急救灾款。可是谁知此款竟然被当地政府任意滞留和挪用,到3年之后的2006年,给移民仅仅只兑付了50万元,占不到5906万元的1%,此事曾被诸多媒体曝光。受灾移民气愤地说:“这些官老爷胆子太大了,连给皇上买马的钱都敢乱花。”
树欲静而风不止。渭南这个地方真怪,动不动就会出现一些没事找事、无事生非的事情。某些领导不把精力放在如何加快发展渭南社会经济这个大事和正事上,而老是在不痒处挠,成天就乐于搞一些扯闲蛋、咬瘦球等没名堂之事,真是吃饱撑的,实在令人费解。例如在渭南这个独立王国,干涉新闻采访、刁难媒体记者的事件屡有发生。早在1996年,就曾发生过轰动全国、骇人听闻的渭南市领导调集数百名警力,历时两个多月时间,公然在库区3个县市方圆几百里大张旗鼓搜查、收缴《工人日报》和《中国妇女报》的严重政治事件,同时还非法传讯许多读报群众,又把反腐举报人在某军事基地秘密非法拘禁二十多天;在2005年发生过渭南市委宣传部没收《民主与法制》杂志王记者《记者证》的事件;在2007年发生过渭南所辖华阴市公安局非法羁押某报女记者的事件,当年还出现指使《渭南日报》擅自删改新华社重要文章的事件;经常出现政府派人跟踪监视记者采访的事件;又多次出现阻止网站登载渭南腐败问题的事件;领导连渭南当地的媒体记者也不放过,2009年《渭南广播电视报》权正民记者报道了移民局一位干部的先进工作事迹,某些领导便对该记者横加指责并残酷迫害;这一次,政府又派出诸多公安干警和稽查队员搜查、没收《大迁徙》增刊等等。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是,库区地方政府那些拿着国家俸禄、由百姓供养的官老爷,从来不把移民当人看,对移民冷若冰霜,毫无感情。如在 2006年夏,移民去华阴市政府反映问题,他们在烈日下站了一天没有一个人出来接见。移民到市政府办公楼接自来水喝,领导却指示全楼停水;移民想进厕所方便一下,领导又派人将楼内的厕所门全部锁上。这些领导真是太缺德了,对移民无情无义,连一点人情味也没有,尽干些欺辱百姓和伤天害理的事!说真的,库区地方政府对移民做的这些恶事、刁事太伤群众感情了,且同中央所提出以人为本、与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的要求太不合拍了。请看,库区政府的门牌上都写着“xxx 人民政府”的字样。既然是人民政府,那么就应当替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我想在此给库区地方政府领导提个建议:倘若你们不乐于为移民群众办事,就请干脆把政府门牌上的“人民”二字删掉,免得被人指责你们是挂羊头卖狗肉,言行不一,名不符实。
在我国,最贫穷的是农民,农民当属弱势群体。然而,移民也是农民,更是农民这个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我们有何理由不同情、不怜惜这些曾经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和牺牲的功臣呢?难道我们连最简单“知恩图报”的道理也不懂吗?对移民连一点点报恩的心思都没有吗?这真是太教人伤心、太令人费解了。“农夫救蛇反被蛇咬”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古老故事,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农夫,不应该做蛇,因为农夫是人,蛇是冷血动物,是没有人性的,是不懂得知恩图报的。我不理解库区地方政府某些官员岂能枉披人皮,而对移民去做那种忘恩负义、冷血动物、没有人性的事情呢?呜呼!哀哉!!
我想说,《大迁徙》确实是广大移民所喜爱的一部史书,如果说其出版手续不太合法,那么就请地方政府帮助移民办妥相关手续,使之成为合法出版物,这才是移民所拥护和赞赏的政府。总之,对于渭南市文化稽查队没收《大迁徙》增刊之事,我保留将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的权利,并保留向国务院纠风办、中纪委和监察部投书举报的权利,还保留邀请众多媒体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再者,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势必将会导致成千上万的移民群体上访,听说全市数十万移民对此事极为关注,不肯放过,他们将会三三两两甚至成群结队地到中、省、市进行上访,讨取说法,以求得到合理解决。
最后,我想忠告库区地方政府各位父母官们:请你们在移民问题上,不要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和恐怖气氛,不要故意地成为几十万移民的对立面,而要亲民爱民,同情弱者,培养与移民的感情,改善对移民的态度,行行好,积点德,给移民做些善事。否则,天理不容,情理不容,法理也不容,冤情深重的移民群众就是做了鬼,也要找你们算帐、论理和讨取公道的。
抄报:陕西省委,省政府,省纪检委,省监察厅,省政法委;
拟发送:中央有关部门,全国各大媒体及网站,渭南各县市区移民代表等。
渭南市移民局工会主席李万明
2010年7月24日
本文有删节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