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妈祖故乡“莆仙戏”申报世遗

 2010-09-08 11:5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现存戏剧中最古老剧种之一,有“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之誉的莆仙戏,正准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莆仙戏教科书的“莆仙戏传统科介”手稿流失民间40多年后,重新现身。

福建莆田市莆仙戏申遗办今天告诉中新社,莆田市政协退休干部余平日前将珍藏多年的“莆仙戏传统科介”手稿捐献给申遗办,希望能够为莆仙戏申遗贡献一份力量。

“莆仙戏传统科介”由现代莆仙戏宗师黄文狄所著。黄文狄是莆田忠门安柄人,是上世纪20-60年代最负盛名的莆仙戏表演艺术家,人称“仙笛”。当年莆田民间素有“仙笛好手工,着手便出笼”的说法,意指黄文狄演技精湛,每演必轰动。

黄文狄为了传承莆仙戏表演艺术,遴选莆仙戏生、旦、靓妆等各角色当家演员,聘请当地著名画家写生绘图,编著成一部图文并茂的“莆仙戏传统科介”。全书18 万字,附图813帧,将莆仙戏所有基本动作、表演绝技一一图解,被誉为莆仙戏“教科书”。

余平说,文革时很乱,他偷偷把3本“莆仙戏传统科介”包起来,带回到莆田黄石老家,放在牛棚底下的墙洞里。

莆田市艺术研究所所长林金标表示,这3本书很有价值,能看到这么完整的莆仙戏“教科书”,大家心里很高兴;下一步争取将“莆仙戏传统科介”整理出版,为莆仙戏传承发扬“添薪”。

据报导,流传于“妈祖故乡”、中国著名侨乡莆田的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是在古代“百戏”基础上发展形成,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莆田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来源:中央社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