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各界告别谢韬 官方不准挽联

 2010-08-31 21:0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中共党内民主派老人前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遗体告别式周一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有关部门禁止展示挽联以及限制花圈上的致辞,引起悼念者的不满。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

中共延安时期投身革命,反右后坐牢10年,平反后曾任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共党内思想家谢韬25日因病去世,享年89 岁 。周一官方在北京八宝山为他举行了告别仪式。当天前往悼念的前国务院法制办工作人员俞梅荪告诉本台,告别式为时约四个小时,谢韬遗体覆盖党旗,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人民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胡耀邦之子政协常委胡德平到场,包括前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前党校教授杜光等党内民主派老人、人大教授天安门母亲丁子霖亲自前往悼念,而田纪云、胡绩伟、李锐等也致送了花圈。

告别式前亲友就收到上百幅悼词准备布置灵堂,但被告知上级有令不可悬挂挽联。谢韬生前的右派难友们周一在地上展示其中几幅,又被强令收起,其中四川的右派老记者铁流说:“原来说不给挂挽联,我们打算写上花圈,同样不给,说是上面有规定,凡是民主自由、反独裁反专制的都不给贴上去。所以最后只能摊出来,放在地上。真是最大的亮点,就这么一点声音,其它全部不给,太过分!当时就写了一两百幅最后不容许挂,我们收到的各地来宾唁电至少有上百幅对联或诗歌。会场上还有便衣,有两个人来问过我叫什么名字。”

谢韬194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社会学系。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延安新华总社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社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反右之初反胡风运动中入狱,在北京秦城监狱度过十年,直到79年获得平反回到人民大学任副校长,带领该校的教育改革。退休后仍在不断思考国家政治前途问题,他2007年在《炎黄春秋》杂志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的文章,其中指以瑞典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才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而中国所一直执行的是左倾路线,并鼓吹中国应该回归民主社会主义路线。

人大毕业的前北京经济学周报副主编高瑜认为,谢韬作为一个老共产党人的经历和反思非常有价值:“谢韬先生最近这两年给炎黄春秋发表的那个经过删改过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这个文章,惹起了左派疯狂批判,最后还要去人民大学批判他。这个老教育家也是思想家,是最优秀的共产党员。党内的这种都是解放前接受的教育,其实还是有一定自由民主思想培育,而不是解放后全部按照斯大林模式、禁锢的毛泽东思想灌输下来的一代又一代人。所以他们当时代表的思想很多有着真正民主理念的,当然这一群体越来越小了,走一个就少一个了。”

谢韬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一文发表后,引起广泛而激烈的争议,被认为是中共十七大之前一场重要的思想激荡。争论所涉及的问题包括: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发展演变过程,他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价列宁和斯大林、毛泽东,等等。

铁流忆述谢韬晚年一直抱着还原历史真相的心愿,并指点后辈创办右派杂志《往事微痕》:“他对中国政治问题看得非常深、非常透,他经常告诉我,中国的问题要根本的解决就要批毛,要再做一次新的启蒙运动,就是反专制、反独裁、要把历史真实地告诉后来的人。”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