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外国口音 在美难获信任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们不相信有外国口音者说的话,并非「盲目排外」。如果其它人说的话不易听懂,我们也难以相信他说的话


纽约时报报导,根据最近的研究,对于容易理解的词语和图画,我们不仅会认为它们比较可爱,比较清晰,危险较小,而且也更加可信。

这方面的大多数研究针对的是书面文字。例如,一段文字如果以一种清楚、易读的文字写成,人们会认为它比用模糊难认的文字体写的,可信度更高。同样,人们倾向于认为。押韵的文字比不押韵的文字更可靠。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柯伊萨(Boaz Keysar)和博士后研究员雪莉.列维-艾里(Shiri Lev-Ari)的研究发现,口语中也存在类似现象。

他们让带有土耳其、波兰、韩国、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等不同国家口音的人,对35名受试者朗读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如「蚂蚁不睡觉」、「长颈鹿不喝水跑的路比骆驼更远」等,并告诉受试者,这些说法来自研究者,并非朗读者自己的观点,然后要求受试者判断这些说法的可信度。尽管朗读者只是「传话人」,受试者对有口音者的不相信程度,超过了说本地英语的人。

研究者再告诉受试者,他们对非本地人的不相信,来自他们难以理解有口音说的英语。然而,即使受试者知道口音的影响,也不能完全消除这种不信任。虽然人们能够调整他们对口音轻微者的印象,他们仍然不相信口音严重者说的话。

论文第一作者列维-艾里表示,「在今天的全球化世界,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互动很频繁」,商人、新闻业者和法庭证人经常诉诸于我们对他们的信任,「但我们却认为外地人更不可信」。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