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留学生没有500万 不敢回国
留学生没有500万不敢回国
网络有报道说:多年以来,留学的人有近百万之众漂在海外。近期,某部门发布消息说,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上升,新一轮的海归潮已经形成。别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回国我不清楚,我是不会回去的,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1、没有一个有权的老爸:罗彩霞被冒名上大学的案子新近才结束,大家应该不会这么快就淡忘。迫于舆论的压力,罗彩霞最终夺回了自己的姓名权,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不是斗士,选择和解,是因为我累了,我一个人无能为力。”我也不是斗士,我可以为自己的前途奋斗,我无力与权势争斗。中国的关系学博大精深,有权老爸的一句话甚或一个眼神,可能要超越我10多年的寒窗苦读,这样的比拼如同买彩票,可与买彩票不同的是中奖的几率太高。罗彩霞的案子虽然是个案,个案在罗彩霞身上就是全部。我没有信心这样的个案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2、没有一个有钱的老妈:杭州70码的案件过去1年多了,很多人已经忘了这个轰动一时的案件。有个有钱的老妈真好,即便闯了天大的祸也可以帮你兜着。随便掏出一张银行卡,没有买不通的路。我是一个普通的寒门子弟,我从没想过在闹市将车速开到70码,事实告诉我,即便老老实实的走在斑马线上仍然可能遭遇飞来横祸。每次想起那个品学兼优的丧生于70码的同龄人都是一身冷汗:走路有风险,回国需谨慎!
3、没有露宿街头的勇气:南开大学本科毕业生,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曾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孙爱武;归国“找不到”工作,“被迫”在农贸市场摆地摊,每天靠煮土豆、红薯充饥,露宿街头数月,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收容。这个案例给我的触动也很大:孙爱武有才华,有报国心,有坚定的意志。与孙爱武相比,我有太多的地方不如他,我不敢尝试这样的方式。
我承认国内现在有很多的机会,机会在哪里都一样,在国外也如此,就像在国外的压力一样,所有的人都不能排除国内有足够的压力:
1、不想做海待:学习了这么久,最大的心愿是学有所用。人才市场上,“海归”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而沦为“海待”者大有人在,变成“海找”者也不乏其人。尤其是那些中学毕业就出国留学的“新新海归”们,在“僧多粥少”的就业环境下,他们甚至慨叹:“海龟”不稀罕了,还斗不过“土鳖”(国内毕业生的戏称)!就像有很多人问唐家岭的外地大学生,为什么不回家乡找个工作,我也常常被人劝着回国。但或许是出国时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不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不能“衣锦还乡”,如何面对含辛茹苦培养的父母呢(这里的父母也指国家)?既然回去也是面对这样的压力,既然在哪里压力都一样,与其“待”在国内遭受别人的闲言闲语还不如“待”在海外寻求机会。
2、不想做房奴:据说北京4环内的房子已经超过了3万一平米,如果按照现在海归的平均收入,我工作20年才可以在北京的四环内付得起一套100平米房子的首付。前提条件是这20年房价不再继续上涨,全家老小要一起节衣缩食无重大疾病,全家每月的绝大部分收入都要用来还房贷,这种生活的压力太大。我在美国也没有房子,美国太多的人没有房子了,最重要的是,美国人不把拥有一套房子作为衡量生活指标和个人成功与否的标杆。据说,在国内有很多的女孩开出结婚的第一要件是:有房!我没房,与其回去孤苦伶仃的蜗居,不如踏踏实实的在海外蚁族。
3、不想做孩奴:买房的问题暂且不说,也许真会碰到一个慧眼识英才的女孩与我喜结连理,生孩子于是就成了这两年最该要紧的事。儿女的成长,让中国的父母们累弯了腰,熬白了头。很多人感叹:养个孩子真是越来越难了。养孩子可说是一笔苦中有甜的糊涂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这只是对普通百姓的一个调查,如果再赋予孩子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也许80万都不够。在美国就不同,孩子出生后政府就有牛奶金一直照顾到18岁,可以让我很轻松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有那么多的人想法设法到美国生孩子,拿美国国籍的原因。
好了,我们先排除污浊的空气,有毒的奶粉和疫苗,就上面说到的工作问题,生活问题,你觉得我应该如何选择呢?
曾经,我也算过一笔帐:如果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政策对于大家都是公平的:比如,我不担心工作的问题;比如,我在北京四环内有一套100平的房子;比如,我的孩子出生之后不要花费那么多的费用;比如,我的父母不用我太多的心力来养老-------等等等等。我需要多少钱?
北京四环内的房子没有按揭,300万人民币。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花费100万人民币。
父母没有养老金,养老费用100万人民币。
仅仅就这三条就要500万,所以,没有500万,不敢回国!
- 关键字搜索:
-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