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满篇都是领导人 “软实力”改形象是天方夜谭(组图)

 2010-08-26 23:0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满篇竟是领导人

中国媒体仍在不断加大“软实力”工程的建设。继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之后,党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宣布进入启动网络视听节目的准备阶段。然而在中国还未实现新闻自由的情况下,力图营造可亲中国形象的夙愿恐怕只是天方夜谭。

8月25日,资金雄厚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宣布,要投巨资进军互联网领域。今后,这家负责国际传播任务的国家媒体将在互联网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向海外展示中国。但对于一些国外媒体而言,在中国不论是官营媒体还是有“党的喉舌”之称的新闻机构,这些媒体总是与“干瘪”的官僚文体联系在一起。德国《日报》就曾撰文表示,“共产党想用更多的金钱和新的思路提升国家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北京作家、资深媒体人凌沧州认为,提高影响力应首先着眼于改善新闻机构在中国民众中的公信力:“以中国民众这种相对闭塞的信息来源都能判断出中国新闻影响的公信力比较差,那我想西方的媒体和受众的信息渠道如此宽广,他们的眼光和批评性、质疑度会更加强。”


人民日报社?国家日报社?

“内外有别”的报道准则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仍然延续着统一的新闻报道体系。报道中以国家领导人的官衔、职权大小先后出场。遇到突发事件,例如毒奶粉、雌激素奶粉或其他重大灾难事件时,新闻审查部门仍要统一稿件。

而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近些年来也实行着"内外有别"的报道准则。为了改变国外媒体对中国实行新闻封锁的印象,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的英文网站上也会刊登一些在其中文网站上看不到的消息。例如新华社的英文版就报道过几年前发生在北京王府井的自焚事件。但是不难发现,审查机构习惯把这些所谓的“敏感”报道中的批评性观点排除在外。凌沧州表示,所谓的“软实力”工程实际上只为营造出中国一个开放的形象,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国这么多年所谓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对政治领域的改革进展非常缓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政治和新闻自由上都比较封闭。而这两方面又都是中国需要重点垄断的地方。所以说,提高‘软实力’其实是在提高执政当局的软实力。”

“软实力”输出影响甚小

中国政府眼中的“软实力”工程其中也包括文化精神的传播。近年来,中国仅在德国就增设了大批孔子学院。而执政党试图通过这些精神产品推行的具有“中国模式”的价值观究竟对世界的普世价值观有多大影响?又有多少文化产品能在自由竞争的世界经济市场获得份额?凌沧州这样回答:“我想从中国这些年来输出的价值观来讲,中国的‘软实力’对世界普世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非常小。所谓的‘中国模式’不也一直遭到有识之士的质疑吗?所以我认为,在中国真正实现普世价值之前,在充分实现媒体和言论自由之前,中国所谓的‘软实力’输出其实都是天方夜谭。”

原题目:借“软实力”营造可亲的中国形象是天方夜谭

来源:德国之声中文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