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看杨贵妃之死(图)
白居易〈长恨歌〉作于元和六年(806)冬,时白居易三十五岁。〈长恨歌〉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笔触浪漫动人。以下节选马嵬事件的描述: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此段言安史之乱爆发之后,行军仓促,就在军前将贵妃执行了死刑,而且是当着玄宗的面,玄宗救不得,只能痛苦到血泪相和流。「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既是讽刺,也是衰怜。接者以同情心写玄宗的相思之情,对贵妃的思恋、追慕。且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
〈胡旋女〉: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死弃马嵬念更深」,对照玄宗对安禄山的「兵过黄河疑未反」,诗人认为贵妃死有馀辜、不足怜惜,更愤慨明皇的执迷不悟。白居易此诗杨贵妃的指责显然十分苛刻,更甚于〈长恨歌〉。
白居易歌咏马嵬之诗作,除了长恨歌外,尚有〈李夫人〉、〈胡旋女〉、〈古冢狐〉。〈李夫人〉: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马嵬坡下念贵妃」,自古以来,绝色美女皆有惑人的功力,此处以李夫人和杨贵妃相照,二者的特点皆在于生时让君王倾倒,死后犹让君王念念不忘。白居易说杨贵妃是「尤物惑人」,「不如不遇倾城色」间接说明了杨贵妃以美色惑人丧国。
而〈古冢狐〉诗中,更强调美色惑国的力量,直接抨击杨贵妃之媚惑:
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头变云鬟面变妆,大尾曳作长红裳。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时人静处。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恶假贵重真。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长溺人心。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复人国。君看为害浅深间,岂将假色同真色。
诗人指出杨贵妃之罪,在于「女为狐媚」、「溺人心」,而归咎期能善蛊惑的原因,还是因为那「褒妲之色」,诗人连用了三个「色」字,强调美色导致国破家亡。
- 关键字搜索:
-
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