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善人为邦百年

 2010-07-12 19:0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古代仁德之君安邦定国的启示

老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纵观中华历史上罕见的几位仁德之君,无不敬天顺道,施行仁爱,惠泽八方,使万民安康,百业隆昌,文化发达,天下归顺,四海景仰。他们体现了孔子曾经描绘的体现“仁德”精神的社会。

我们举唐太宗为例。

唐太宗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一即位便立施仁政。他平抑门第,整顿吏治,崇俭薄赋。太宗认为人民为盗乃因“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若“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盗,安用重法邪!”故即位后,他遣散宫女三千余人以省国用,又下令停止各地珍贡,轻徭薄赋,使民安居乐业。太宗还十分重视发展农业。他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故注意不夺农时以利生产。贞观五年二月,官吏拟调府兵作太子冠礼之仪仗队,时值春耕,太宗遂下令改于十月举行。此外,又招抚流亡百姓回乡生产。另外,每逢节日,皆有君、臣、民同乐的庆典。百姓安居乐业,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在遇到灾荒之年,太宗还下令开仓救灾。贞观初,关中、关东水旱霜蝗之灾颇重,太宗鉴于隋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遂致灭亡”,认为“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乃下令开仓济民。又拿出御府金帛,赎回因灾被卖子女使归其父母。

“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正是唐太宗深信的君臣之道。唐太宗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不计恩怨。因此太宗手下猛将良相无数。著名的文武大臣中,魏征当过道士,尉迟恭做过铁匠,张亮出身农民。魏征原是太子建成的旧臣,曾谋划过暗害太宗,李靖、尉迟恭是降将,但均被予以重用。太宗从谏如流,他认为“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鼓励臣下進谏,扩大谏官职权,凡诏令不妥须当奏明,不得阿从。对犯颜直谏之臣如魏征爱护备至。魏征曾多次上疏,直陈其过,太宗均虚心纳谏、择善而从。后来魏征死了,他伤心的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

唐太宗贞观二年,有公卿启奏说:“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陛下为自己建一楼阁以居之。”太宗回答说:“朕的身体确实不宜居住在卑湿之地,但是若是答应了你们的请求,花费又太大了。当年汉文帝要起露台之时,因珍惜物力而没有动工,朕的德行不如汉文帝,而花费却比他还多,我看还是算了吧。”公卿启奏再三,唐太宗最终还是没有答应。

唐太宗深信,星变日异乃上天对人们的一些启示。地荒天灾即上天谴责,君主需检讨改过,否则国家灭亡。呈祥瑞事即上天嘉许,福佑降世,国祚绵长。

贞观二年,关中遇到旱灾。太宗对侍臣说:“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我听说有卖儿女的,朕很伶悯他们。”于是派遣御史大夫用皇宫内的金宝赎回所卖的儿女,还其父母。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八月二十三日,南方上空被一颗长达六丈的彗星划破,历百余日方散。彗星在古代乃不祥之物,太宗问道:“朕有不德,政有亏失才会出现彗星,众卿家认为如何?”大臣虞世南答道:“从前,齐景公见彗星,大惧而立修德,十六天后彗星即没。皇上只要别因功高而傲矜,勿以太平渐久而骄逸,若能始终如一,不必忧心彗星一事。”太宗深表赞同,说道:“秦始皇平定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国速亡矣。感谢上天对朕与大唐之警惕,朕承认是颇有自矜之心,是朕之过失!”

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据称“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继粮,取给于道路”。其国势之强,使四方各国臣服,大唐边境一派安定,天下人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即“天下大帝”之意。史书记载,当时一斗米只有三、四钱,百姓安居乐业,重德修善。

为君者若想安邦定国,必须先存百姓,施以仁政。知其理,才会得到上天的垂爱,才会使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久安、国家强大和文化昌盛。

反观当代中国的统治者,一向讲的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讲的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这实质就是崇尚暴力,哪里讲求什么仁德?所以中共自执掌政权之后,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冤案、错案、血案。从“三反、五反”到文化大革命,从文革到“六四”,从“六四”到今天对法轮功的镇压,无不实践着中共的“斗争”哲学。其带来的结果是政治不稳定,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经济虚假繁荣,道德沦丧,文化萧条,天灾不断。

历史早已给后世树立了典范。如果真正想扭转乾坤,唯一的选择就是止恶扬善,施行仁德。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1)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第十三》)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这话真对呀!”

孔子曾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还描述了“仁德”精神充分而全面体现的社会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说,善人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可以“胜残去杀”,达到他所理想的境界。其实,从这句话的本意去理解,善人因为施行“德治”,以德服人,必能循序渐進的教化百姓、深得民心,假以时日,那些以人为手法强制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制度,也许便无存在的必然性了。

来源:正见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