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世博,只为拍下一个孩子的渴求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人人都要想要获得幸福,可是真正幸福的人又有几个呢?爱因斯坦说过“只要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纸醉金迷、声色犬马谁不喜欢?可是,每次看到孩子们那纯朴的笑容和敬仰的目光,我便会深深的鄙视曾向往物欲生活的自己。

偏远地区的孩子很单纯,也很闭塞,因为环境和条件都十分有限,他们唯一能获得知识的渠道便是书,而老师在这里的意义就更显重要。不像城市里的孩子崇尚个性,支教地区的孩子都很乖巧,对老师都怀着一种特别的崇拜目光。曾和同来的一名志愿者聊天,说怎样才能够让这些孩子也感受下外面的世界和生活。5月世博会在上海刚开那会儿,有个学生写信问我:什么是世博会?世博长什么样子?能吃么?(当地饽饽是可以吃的)刚看的我觉得有些好笑,而后又有些无奈,最后觉得很难过。难道我就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吗?

回想起曾经走过的每一个支教的地方,孩子也大多如此,曾经有孩子偷偷用不知道哪里借来的手机给我发过:天冷了,多加点衣服。早点休息,别熬太晚。还有走上几里地去同学的亲戚家打给我电话问候的振威……孩子的情感很单纯,单纯到两次电话的时候,我不知道说什么?只有挂掉电话之后的泪水。孩子们的渴求也很简单,简单到在他们眼里这都是遥不可及的愿望,“叔叔,每次看你写字都好认真,我们以后就叫你粉笔叔叔吧,那样看到粉笔字我们就会想到你”,“粉笔叔,下次可以多带几本书么?”,“粉笔叔,我们想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是不是也是天黑了唯一的亮光就是星星。为什么我有大眼睛,却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星星比这里的亮么?为何很多大孩子离开了就不在回来”……

如果我是一个百万富翁,我会尽量去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渴求。但对于平凡的我来说,一年年的去参加支教,一年年的梦想走完每一片需要我去传播知识的地方,是我的渴求,我的梦想,也是我毕生能做的全部。

最近,有同事和我说:走,我们也去世博吧。每天拍一张,拍下一个世博,拍下一个孩子的渴求。这是我们能给的,手上的幸福。

最后发2张孩子的图片:

支教离开的时候,孩子们忍着泪在给我写留言......

孩子朴实的愿望,梦想中透着责任。希望他能梦想成真。

最后,我今天的第一张图:中国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