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华:中资银行香港抢钱

富士康事件显示中国以低薪推动出口的经济成长模式到了一个转折点。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隐忧不只这点,最近中资银行在香港抢钱,也反映了中国金融业隐藏的危机。

今年四月十四日的「金融时报」德国版,刊出一篇「中国银行没钱了」的报导和评论,指出中国度过二○○九年金融危机的手法,事实上已经制造了中国下一个经济的泡沫化。这篇报导与评论译文刊于四月十九日的「自由时报」评论版,然而没有得到外界的重视,许多人还沉迷于中国经济无敌的神话。

「没钱」的结论其实来自中国内部的信息。中国工商银行总裁杨凯生在《二十一世纪经济报导》发表文章,表达了对于中国银行业未来的资金缺口和呆帐的疑虑。中国的银行业光是在二○○九年,为了度过金融危机,在北京政府的强制下大举借钱给私人、企业以及国家的基础建设计画,就有高达约三兆九千亿(台币,下同)的呆帐,而这是二○○八年呆帐的两倍。

前年秋天金融大风暴后,中国以四兆人民币救市,中国股市带头反弹,房地产业不断出现「地王」。中国以世界经济的「救世主」面目出现,一副暴发户的嘴脸,恨不得把全世界都买下来。可是转眼间,金融就出现问题。总理温家宝原来说,这些救市的钱主要投入基础建设,可是实际上大部分资金流入中央级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再炒作股市、楼市。因此国务院再如何调控,都难以奏效;直到四月中旬推出「国十条」。

现在中央政府与央企及地方政府还在斗法,房地产界人士警告,若房价大跌三成以上,极有可能出现大批量的「断供潮」而危及银行业。正是这个情况,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与交通银行,决定要在香港的H股市场与中国的A股市场集资。三月底,国务院的一个批示就提出「H股多解决一点」的筹资计画,香港将承担最大责任。

这个集资活动最引人注意的是中国农业银行的上市,七月中旬在香港与上海双挂牌,集资约八千八百亿元,IPO(初次公开发行)将创全球最高纪录。农行至今还没有上市,原因是这家银行品质最差,呆帐、坏帐最多,现在轮到它也上市,将是「最后的探戈」?其他银行也将透过批股、供股或发债券等形式集资,他们的A+H筹资计画大约是,建设银行三千五百六十亿元,工行三千三百二十亿元,中行四千七百五十亿元,交行接近两千亿元。这几家大银行集中在一个短时间内抢钱,很不寻常。

要集资就必须炒热股市,吸引资金前来。可是偏偏中国的股市很不争气,政府失去控制力,也影响香港,因此虽然李嘉诚等爱国商人出来捧场入股农行,但是整个市场反应冷淡,以致发行价只能一再调低,甚至将出现香港H股发行价高过上海A股的现象。有的银行抢在农行挂牌前宣布集资!工行二○○六年在香港上市,超额认购七十六倍,农行昨天截止认购,但到前天为止,才超额十四倍。

去年,国有企业大肆并购民办企业,以致有「国进民退」之说,但是今年五月中旬,中国政府公布新三十六条,鼓励民间资金进入若干行业,被称为「民进国退」,这多少也反映了政府出现的资金紧缺。

随着全球经济可能二次探底之说,胡锦涛与温家宝已不如去年大发豪语,而是希望外国政府不要轻易退市,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的外贸。而上海世博闭幕后,中国经济会出现甚么变化,不妨多多观察。马政府更不该为ECFA冲昏头脑而忽视这些问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林保华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